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湖南省优先发展区域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的批复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湖南省优先发展
 区域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的批复
 (湘政函〔1996〕163号)


省计委:
  你委编制的《湖南省优先发展区域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湘计呈〔1996〕63号)收悉。经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湖南省优先发展区域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请你委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六年九月二十七日
      湖南省优先发展区域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有序性,这就要求经济发展不能齐头并进,必须突出重点、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这是被国内外经济发展经验所证明的普遍规律,也是加快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纵观我省经济的发展,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突出不够,即使提出过重点,但对重点的倾斜力度不大,使我省一直没有产生过类似沿海的投资热点和率先领头的高速增长区域,影响了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沿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段,在地区区位、经济基础、技术水平和交通条件等方面都具有相对优势,要把这一区域带继续作为全省的发展重点,使之在扩大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速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率先突破,真正成为我省一条高效益商贸走廊、高科技工业走廊、外向型经济走廊。到本世纪末,要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方面接近沿海的水平,并带动全省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特别是要把长沙市作为这条优先发展区域带的重中之重,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努力建设成为科教先进、经济发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省会城市。”为了把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的这一发展战略具体化、条理化、成为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实实在在的行动,特制定《湖南省优先发展区域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宏观背景
  优先发展区域带是指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段沿线地区,包括岳阳、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郴州6市及其所辖的34个县(市)。该区域交通便捷,科技力量较强,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工农业基础较为雄厚,第三产业相对发达,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黄金地带。
  “九五”时期是该区域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与制约因素同在,难得的发展机遇与面临的严竣挑战并存。因此,正确估量和认清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宏观背景是谋划未来5年经济发展蓝图的前提。
  (一)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与制约因素
  1、区位、交通条件优越。该区域有京广铁路、在建的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湘江等4条大通道纵贯南北,湘黔、湘桂铁路及319、320国道横穿东西,黄花国际机场直接与海内外相连,形成了较为便捷的水、陆、空立体网络化的综合运输体系;程控电话已开通100多万门,通信已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北面岳阳临长江“黄金水道”,有通江达海之便,是长江经济开发开放带的中心城市之一;中部长沙、株洲、湘潭3市是具有极化效应的经济核心区,有湖南“金三角”的美称,已成为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南面衡阳、郴州靠近广东、邻近港澳,处于沿海与内地的过渡地带,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向内地推进的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京珠高速公路在本世纪末建成和城陵矶对外口岸的设立,将使该区域更好地呼应华南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开放,加速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进程,促进对外开放在更高的起点上向宽领域、纵深化的方向发展,前景相当广阔。
  2、经济总体实力较强。1995年,该区域带人口2822万人,占全省的44%,国土面积7.8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7%。而国内生产总值1160亿元,占全省的5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110元,是全省的1.2倍,比湘中地带、湘西地带分别高1062元和1524元;财政收入54亿元,占全省的一半。据省统计局测算,该区域带综合经济实力指数为392,比湘中、湘西分别高105和152。因此,该地带完全有条件率先发展,成为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驱动轴”。
  3、工农业基础较为雄厚。该区域带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集约型、城郊型、外向型农业初具规模,是全省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1995年农业总产值470亿元,占全省的45%,粮食、棉花、烤烟、水产品、猪羊牛肉等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46%、36%、54%、55%、52%。乡镇企业凭借相对发达的商品农业以及星罗棋布的城镇网络,发展迅猛。1995年乡镇企业总数81万家、从业人员354万人、总产值1355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4%、49%、57%。该区域带工业总产值1497亿元,占全省的61%,人均工业产值5300元,比全省人均水平高1440元,是我省重要的产业密集带和工业基地,拥有一些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其中13家企业已进入1995年度全国按销售额排名的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
  4、第三产业比较发达。1995年,该区域带第三产业增加值390亿元,占全省的56%;全社会总消费额达700亿元,占全省的58%;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达34%,比湘中、湘西带分别高6.8和0.5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4个百分点。发展优势相当明显:一是形成了发育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以城市为中心,形成了大批各具特色的大型批零贸易市场,如长沙的大米和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株洲的水果市场,岳阳的水产品市场等;同时,金融、信息咨询、房地产等市场初具规模。二是科技发达,高新技术产业正在成长壮大。区内以长沙为中心,形成了全省一个相对集中的人才库,已有大中专院校118所,占全省的62%,科技人员达73万人,占全省的70%左右。长沙、株洲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岳阳、湘潭、衡阳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继设立,促进了高科技产业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1995年,这5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继设立,促进了高新科技产业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1995年,这5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工贸收入已超过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正在成为当地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三是城镇化水平较高。区内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周围小城镇星罗棋布的城镇群体。1995年,区内共有小城镇335个,占全省的44%,城市化水平为2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比湘中、湘西地带,分别高3.5个百分点,比湘中、湘西地带,分别高6.2和6.4个百分点。四是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区内有岳阳楼、岳麓山、韶山、炎帝陵、南岳衡山、东江水库等著名自然、人文景点,初步形成了我省“东一线”的旅游走廊。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