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主要目标:到2000年,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根本性转变。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农业大省转为农业强省的农村经济体制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适应国际经济规则的对外经贸体制逐步健全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制初步建立并正常运行,政企分开、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有实质性转变,以间接管理方式为主的省级宏观调控体系基本建立,市场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主要任务:
(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
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把改革、改组、改造与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活力;把优化国有资产分布结构、投资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从总体上搞活国有经济;把解决内部机制与改善外部环境、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结合起来,重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1、抓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全面推行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的改制、改组,“九五”期末,500户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九五”前两年,重点抓好国家和省确定的55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在转换机制、增资减债、分离分流、减人增效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累经验。对原有股份制企业按《
公司法》进行规范。择优扶植100家大中型骨干企业;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推动、自愿互利的办法,推动兼并联合,组建一批年销售收入30亿、50亿和10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对骨干企业和大型集团,政策上重点扶持,历史遗留问题优先解决,资本结构逐步优化。
2、放开、放活小企业。国有小企业及城镇集体企业采取以股份合作为主的多种形式,实行一厂一策,壮大发展一批、挂靠联合一批、先售后改一批、兼并划转一批、合资嫁接一批、租赁托管一批、“退二进三”一批、剥离分立一批、破产重组一批。力争全省在“九五”前三年基本完成这项改革。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在放开放活小企业上要先行一步。
3、加快资产流动和重组。面上国有企业改革主要采取存量资产流动和重组方式进行。对有重组优势的企业,实施兼并联合和无偿划转;对资不抵债又扭亏无望的企业实行停产整顿或破产;对产品不适销对路的企业进行转产转让;对有土地资源优势的企业,通过搬迁转产改造,建立新企业;对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引进外资进行改制改造。加快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冲破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体制障碍。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改革和发展中的带头和辐射作用,实施以搞活整个国有经济为重要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株洲、长沙市在优化资本结构试点中要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国有资产布局,其它城市也要结合旧城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盘活存量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