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厂不严,管理粗放。一是要求不严,工作标准低,行为不规范。许多企业的财务人员反映,企业办事、请客、出差、开会等项开支无标准,费用无定额,财务管理混乱。不少企业劳动管理松弛,上下班迟到、早退现象普遍存在;有的企业正式工请临时工代班、亲属顶班、互相换班,班组“工资吃缺”;还有的企业当班职工串岗、溜岗、干私活的现象严重。二是考核不严,纪律执行不到位。许多企业的内部经济责任制定得很细,也很严格,但考核走过场。比如有的销售人员将货款私自存入个人帐户得利息,有的甚至借给别人头房子或者是自己做生意。厂里不但没发现,反而承包费照给,奖金照发,致使工厂货款长期收不回。三是奖罚不严,对人不对事。企业的奖罚制度本应对事不对人,但有的往往是对人不对事。考核中一遇到领导者、管理人员或“关系人”就严不起来,该罚的不罚,不该奖的给了奖。
2.经营者素质不适应市场经济。首先,表现在业务素质不适应。一批企业经营者虽然理工专业知识比较扎实,但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对财务、成本分析不熟悉,想抓不会抓。从政治素质看,有的企业的厂长(经理)政治觉悟不高,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习惯于用计划经济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管理企业,对如何面向市场抓管理不熟悉,驾驭市场的能力差,信息反馈迟钝,经营决策时有失误,生产经营处处被动。再次,不注重学习,不善于接受新事物,研究新情况,缺少管理新知识、新方法;有的企业的厂长一年四季在外面跑,忽视企业内部管理。这样的经营者尽管工作辛苦,但经营管理水平很难得到提高,要把企业治理好很困难。
通过100户企业经营者素质分析进一步发现,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与经营者的素质关系极大。100户企业中,有16%的企业管理水平较高,其经营者素质也相应较高;39%的企业管理水平较低,其经营者的素质也较低;45%的企业管理水平一般化,表现在经营者素质上很不适应。
二、企业管理潜力很大
通过对100户企业的调查分析,发现企业存在着很大的潜力。突出表现在企业物质消耗高,质量损失大,资金运营效率低,富余人员多,产品结构不合理,社会负担重等等。
1.能源原材料单耗上升,节约降耗潜力大。100户企业能源、原材料消耗与历史最好水平的1990年相比,呈上升趋势。据对64种产品128项煤、电、钢材和棉花的单耗指标分析,1995年与1990年相比,有60项下降,68项上升,净增加成本3400万元。如果100户企业的主要产品能源及主要原材料消耗指标达到1990年的水平,可节约成本1.48亿元。从横向比较,行业主要产品的原材料单耗水平也很不平衡。以棉纺行业10户企业的吨纱统扯用棉为例,1995年平均水平为1097公斤/吨,而最高的衡阳纺织印染厂为1142公斤/吨,最低的湘潭纺织印染厂1050公斤/吨,如10户企业吨纱统扯用棉都达到1050公斤/吨,将减少用棉2000吨,年节约成本3660万元。又如6户小氮肥企业吨氨两煤消耗,最高的新邵氮肥厂达2133公斤/吨,最低的临湘氮肥厂1134公斤/吨,平均为1766公斤/吨,若6户企业都达到1134公斤/吨的消耗水平,年节约标准煤10.96万吨,降低成本4300多万元。
2.质量损失严重,提质降耗潜力大。100户企业1995年质量损失率为1.93%,比1990年增加了0.64个百分点。质量损失总额为2.9亿元,占1995年利税总额的30.7%。如某汽车配件厂,由于放松质量管理,铸件的废品率达80%以上,1995年质量损失总额达319万元,是当年实现利税的5.8倍,占工厂本的13%。如果100户企业质量损失减少1/3,每年可增效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