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专用车(改装车):收缩战线,扶持重点,开发品种,扩大市场,大力推进兼并联合,实现集团经营。
按照收缩战线,扶持重点的原则,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在大力推进兼并联合,促进生产集中的基础上,在品种开发上,加大力度,拓宽系列,提高档次,开拓市场,发展不同吨位的各类专用改装车,如中高档客车、集装箱运输车、城市建设专用车、鲜鱼家禽牲畜运输车、冷藏车、混凝土搅拦车、浇灌车及市政建设、医疗、公安、消防、油田、港口、机场建设专用车。在具体实施上,重点支持2-3家规模已达1000辆以上和重型、特种结构专用车生产企业,使其向多品种适度规模发展,最大限度地占领国内市场,并向国际市场拓展。
3、零部件:提高生产集中程度,实现生产专业化,产品系列化,配套系统化,市场多元化。
按照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要求:一是大力发展国家重点支持的60种轿车零部件,加速提高相关企业的开发能力,加快相关企业的资产重组和技术改造,促其上档次,上批量,上规模,迅速形成配套能力。二是大力支持开发轻型车、轿车及农用车关键件、总成件,包括中、重载货汽车总成,通过资本营运,产权流动,促使一批零部件总成生产企业扩大规模,推动零部件由散件、单件配套向总成、系统配套发展。三是按照生产专业化、产品系列化的原则,重点支持现有优势企业加快产品系列开发,促进一批零部件生产企业实现产品系列化生产,推动零部件生产的集中。同时,引导一般中、重型卡车零部件剩余生产能力,转产开发轻型车、轿车以及农用汽车零部件,开拓省外市场和国际市场。
4、农用车:统一标准,提高档次,加强集中,强化集约,抓住机遇快上规模,迅速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重点支持至喜、湖北车桥通过股份制改造、资本营运以及重点投入等方式,利用东风公司生产技术条件,上水平,上档次,上规模,扩大市场份额,迅速达到较大的批量规模。这既有利于推动总成、零部件和农用车发展,也有利于东风公司存量的充分发挥,收到互促互惠的效果。在车型开发上,立足农村市场的发展和农民需求的变化,由目前的农用运输车为主体逐步向经济型轻、微型卡车和客货两用农用车过渡,形成宽系列的农用汽车生产体系。
三、调整湖北汽车产业结构的措施
第一,同兴共荣,实现东风与地方“双纳入”。依托东风,服务东风,搞好东风与湖北汽车发展的“双纳入”,是搞好湖北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湖北要把东风的发展纳入全省经济发展的规划,东风要把湖北地方汽车及零部件的发展纳入东风的发展规划,作为东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实现“双纳入”目标。建立健全地方同中央企业的联系协调制度,加强信息交流,及时沟通情况。对东风的发展规划、设想,省汽车行业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汽车办”)要及时了解,东风对地方的要求,要通过省汽车办及时反馈,由汽车办抓好落实。特别是对轿车、轻型车零部件配套布点,要坚持就地就近的原则,由省汽车办根据东风的要求,在全省优势企业中予以安排。凡在省内安排的轿车、轻型车布点项目,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以满足轿车、轻型车发展的需要。同时,要采取措施,提高现有零部件生产企业素质和产品质量档次,为配套向一品一点过渡创造条件。
第二,抓好落实,搞好汽车行业整顿。一是加大扶优扶强力度,支持一批优势企业加快发展。选择一批优势突出的企业,从改革、改造、主要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品销售等方面制定专门政策,给予重点支持。通过扶优扶强,一方面使优势企业迅速壮大,竞争能力迅速增强,成为带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头雁”;另一方面,促使劣势企业向优势企业靠拢,实行资产重组和资本营运,推进产业集中。二是加强对汽车行业的整顿,切实改变无序竞争的问题。重点抓好改装车、专用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的整顿,淘汰一批技术落后、规模过小的企业。在整顿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经专家评审论证,发给生产许可证。同时,严格控制新上项目严格实行许可证管理,没有经过省汽车办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发许可证,防止产生新的低水平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