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积极推进棉花供应体制改革,大力促进棉花销售。今年,我省棉花供应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供需双方直接见面、双向选择、签订购销合同的供应方式。建立湖北省棉花交易市场,并使之成为棉花流通的主要渠道。交易市场按规范化的方式运行,为供需双方提供常年服务,并与全国交易中心联网,受理供需双方签订的交易合同的审核、鉴证工作,发布市场供求信息、价格行情。要鼓励纺织集团、棉花公司进入棉花交易市场交易。产棉县(市)以上棉花公司,所有棉纺企业和纺织企业,不分企业性质和规模,也不分棉花产区和销区,都可入市交易。纺织企业也可以与产棉县(市)棉花经营企业直接挂钩,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凡在交易市场成交的棉花,银行要保证供应购棉资金。省棉花交易市场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由省计委会同省经贸委、供销社、纺织工业总公司、财政厅、工商局等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
工商双方要互相配合,促进省内棉花销售。本年度棉花供应价格,在国家规定的现行棉花供应中准价基础上,允许上下浮动6%,具体价格由工商双方协商确定。纺织企业要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顾全大局,尽量多用省内棉。同时,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保持一个半月的棉花周转库存。省纺织工业总公司要加强管理,督促落实。工商银行按此核定和供应购棉资金,作为长期流动资金,不得将这部分贷款本金收回或加息、罚息,不得冲销以往银行债务。纺织企业对购棉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封闭运行。
六、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供销社棉花企业经营困难。当前,由于种种原因,供销社棉花企业出现全行业亏损。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支持供销社棉花企业渡过难关。任何单位都不得向棉花企业“乱摊派”,也不得随意安置人员。各级供销社棉花企业要正视困难,深化内部改革,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尽快改变棉花经营中吃“大锅饭”、人浮于事的现状;要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大力开展多种经营,广辟经营门路,分流富余人员,做到减人增效;要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成本核算,杜绝不合理的费用开支,千方百计降低流通费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少数县(市)棉花经营管理体制不顺,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规定尽快理顺。
七、加快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帮助纺织企业走出困境。当前纺织企业面临的困难,既是严重挑战,也是推进结构调整,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淘汰过剩能力,加速产品升级换代的有利时机。全省纺织行业要抓住时机,坚决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切实加大压锭改造的力度,加快技术改造、结构调整的步伐,严格限制新建、扩建纺纱加工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低水平、初加工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压锭任务。要强化市场意识,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努力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尽快扭转亏损局面。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省政府确定的扶持纺织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帮助纺织行业尽快走出困境。
八、适应国家调整棉花种植布局的要求,安排好明年棉花生产。按照国家调整棉花生产布局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省政府研究决定,在既保证省内用棉需要,又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稳步调整棉花的生产布局,逐步向单产高、效益好的宜棉地区转移。省计委、农业厅等部门要认真做好明年棉花生产安排工作,保持棉花生产稳定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科技兴棉的力度,推广行之有效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做到棉花增产,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