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的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的意见
 (1995年2月11日 鄂政办发〔1995〕17号)


  为了有计划、有组织、规范化、系统化地开展农民技术教育,培养造就一代跨世纪的新型农民,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关于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4]41号)精神,我省应在继续抓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工作的同时,在全省大力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
  一、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6%,拥有农业劳动力1400多万人,每年还有40多万初、高中毕业生回乡就业务农。在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农业的同时,抓紧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培养一支起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民技术骨干队伍,系统提高农业劳动大军的科技文化素质,对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至关重要,是振兴我省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大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我省的农民技术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民技术教育已从单一的实用技术培训发展到普及推广培训、技术资格培训、大中专学历教育三个层次,特别是近几年开展的农科教统筹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工作及其它各项培训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了农民技术培训工作新局面。但是,从总体上讲,农民技术教育工作仍显薄弱,较高层次的培训发展缓慢,很不适应已发生巨大变化的农村经济形势需要。
  目前,农村社会正在发生巨大变革,正在进行新旧体制转换,农业正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农村经济是否能快速健康发展,农民是否经得住市场风险的考验并大步迈向小康,市场农业和农业产业化是否能形成,关键看农民素质提高的快慢,看从业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没有较高素质的农民,就没有现代农业,就不会有高效益的农业。农村现有的初、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农民,是发展农业生产力新生长点的希望,是当代农业的主力军、生产军、但其绝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较为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已成为当务之急。当前,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不高,主要原因之一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较低,接纳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在为数不多的农业科技人员与千百万农民之间缺少一座结构坚实的“桥梁”,也即是缺少一支能起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民技术骨干队伍。因此,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完善“绿色证书”制度,系统培训提高从业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对于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绿色证书”是农民从事某项农业技术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及其它条件,经当地政府认可的从业资格凭证。“绿色证书”制度是指通过立法、行政等手段,把农民的技术资格要求、培训、考试、发证等规定下来,成为农民从业和培训的规程,确保从业农民的业务素质;同时,制定相配套的管理使用政策,发挥持证农民的示范带头作用。国家决定把“绿色证书”制度当作一项工程在全国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实施的速度、规模和效果,实质上将成为衡量一个地方农民文化科技整体素质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项主要指标。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