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市政公用事业
发展目标:加速以长江、汉江沿线城镇化建设步伐,逐步建成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布局得当、结构合理的城市干道网和比较完备的公共交通设施以及供排水、防洪、防汛等城市公用设施系统。基本建立起特大城市武汉市快速轨道交通和快速路系统;改善中小城市特别是天门、仙桃、潜江、随州等一批新兴城市公共交通状况,提高城市噪声、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环境卫生、污染治理和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到本世纪末,新增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220万吨/日,人口煤气日供气能力50万立方米,公共交通车辆1500辆,人均道路面积达到7.5平方米。
主要任务:
——加强省会城市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积极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武汉市要结合“退二进三”发展战略和四城三区的规划要求,安排好旧城区与新区的建设进程,近期要重点抓紧市政工程建设和邮电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辐射全省、全国,向国际化大都市标准靠近。
——配套和完善襄樊、宜昌、荆沙、黄石、孝感、十堰等中等城市市政公用工程,提高鄂州、荆门、随州、仙桃、天门、潜江等新兴城市的设施档次,发展一批卫星城镇的综合配套能力,为“城城通开”“城乡通开”提供条件。
——各中小城市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广泛筹集建设资金,逐步实行财政补贴和市场补偿相结合的市政公用设施资金筹措机制。逐步调顺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有步骤地推行公用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
——继续加强3个国家级和22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特别要抓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项目带开发”的原则,广泛开展招商活动,把开发区办成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10、社会发展业
基本目标: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90年代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03‰以内。注重控制和防治疾病,加强地方病的防治,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到2000年达到人人享受初步卫生保健目标。大力推进竞技体育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建设体育强省,努力繁荣文化市场,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5%以上。增强全省人民环保意识,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使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左右。
主要任务:
——积极推进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强化调控、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综合效益。在继续改善大中城市医疗卫生条件的同时,重点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建立起与人民身体健康需要和与优生优育的人口发展主题相适应的卫生服务监督体系和比较健全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到2000年,全省人口控制在6130万人以内。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各种场、馆、所等群众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娱乐和戏曲等文化产品的艺术水平和服务技师,广泛开展健康有益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强化环境意识和环境管理,加强国土整治和水土保护,改善生态环境,重点整治大中城市、重点工业区、主要污染源的污染问题。大力兴力“绿色工程”,保护生态平衡,扭转我省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势头,使我省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居民服务业,支持集体和个体服务业发展,改造和提高餐饮业,发展营养食品、疗效食品、快餐食品、特色食品等专营店,鼓励发展浴池、理发、健身、美容、家庭劳务、室内装修、商品维修及为现代化办公、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后勤服务的新兴行业。
四、加快湖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为了实现90年代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认识,既要认识到第三产业的落后已严重地阻碍了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又要进一步认识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对我省实现2000年战略目标的重大意义,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整和优化全省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整体素质、促进国民经济提前翻番的重大战略措施,下大力气,争取近几年内第三产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一)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快第三产业市场化、企业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