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任务:
——充分发挥中央在鄂科研单位、省属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大中型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等各方面科技队伍的整体优势,加强协作攻关。力争结合支柱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开发,建设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
——加强全省技术市场的建设与完善。鼓励支持科研、勘察设计单位实现企业化、走向市场、参与竞争、进行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及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努力开发信息资源,逐步建立起社会化、综合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体系。在武汉、襄樊、宜昌、黄石、荆沙等大中城市建立技术、人才、专利技术服务中心和经济技术信息库,以现有的信息市场为基础,联结信息服务实体和大型企业,建立高速信息服务网络。支持在职科技人员和离退休科技人员开办民办科研机构和社会咨询服务业,重点建立和完善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法律咨询事务所、工程咨询公司、科技咨询公司,逐步形成规模,有能力的综合技术服务机构应积极开发涉外技术服务。
5、教育事业
发展目标:认真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九五”期间,全省分别累计培养高校毕业生11.5万人,成人高校毕业生12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90万人,成人中专毕业生25万人。
主要任务:
——积极调整和优化教育结构,大力提高全体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加强基础教育,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要特别重视做好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的工作,大力抓好“希望工程”,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支持兴办学前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鼓励开展岗位就业培训和适用技术培训教育。积极发展成人高中等教育,鼓励自学成才,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成人教育制度。重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尽可能多地为残疾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改革高等教育办学体制,调整学科结构,逐步扩大自费生、委培生的招生比例。
——要继续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民间办学和联合办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师工作条件,提高教师生活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合理配置师资。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教育同经济、科技的有效结合。
6、农村综合服务业
发展目标:要逐步建立起一个多行业、多层次、多功能的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业、农村建筑业等提供综合性的系列化服务,为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提供有效途径。到2000年,农村综合服务业增加值由1992年的2.47亿元增加到7亿元,年均增长13.9%,基本形成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技术员和示范户的服务网络体系。
主要任务:
——结合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完善相应的配套服务功能,根据自然资源条件,对平原湖区和库区水产业、山区中药材和土特产业、丘陵区的水果栽培业、绿化荒山的林业等提供水产养殖和饲料生产、林木良种及栽培技术、产品贮存及加工等切实有效的服务,提高农业内部各业效益。
——完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农业生产资料供应、良种繁育、农业技术推广、植保、环保、土肥监测、农机、农业气象、农产品收购服务体系的建设。供销社要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探索发展综合服务的新路子,要充分利用现有网点、设施,逐步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综合服务体系。鼓励科研、教育单位的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帮助农民掌握科学种植、养殖、培植的技术,提高经营能力,增加收入。
——继续发展农村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以小城镇为依托,发展为乡镇工业和村镇建设服务的金融保险、文化教育、交通通信、信息咨询、医疗卫生、质量监测、技术开发、物资供应等服务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