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和完善生产资料市场。建立面向全国的钢材、汽车等物资市场。发展建材、煤炭、化肥、有色金属、租赁、再生资源等区域性物资流通中心,健全物资流通网络,合理规划和建设物资经营网点。利用现有的流通设施,做好储运、加工、出租场地、科技开发等工作,充分发挥现有基础设施的经济效益。利用国家给予物资进出口权,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边境贸易和建立新型的工商关系。大力吸引外资,兴办包括生产、物资综合配套加工及配送等业务,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贸易。
——积极扩大出口,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扩大我省具有优势的农产品、轻纺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加紧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努力提高我省出口产品质量和档次。要特别注重培植一批大宗骨干出口商品,名、特、优、新拳头商品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份额大、经济效益好的出口商品,以增强我省外贸出口的竞争能力,努力扩大劳务以及服务产品出口,增加创汇。
3、金融保险业
发展目标:要积极发展和完善以银行金融为主的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理,建立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证券市场和比较完善的保险保障体系,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湖北建设成为华中地区乃至长江流域范围内的初具规模的区域性的金融中心。2000年全省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从1992年的48亿元增加到136亿元,年均递增13.9%。
主要任务:
——加快专业银行向企业化方向发展的步伐,有步骤地转换专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经营机制。在国有专业银行的改造上要积极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加快步伐,争取在全省组建一、二家区域性的商业银行。有计划地发展农村合作银行。要加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建设,迅速建立几家投资基金组织。鼓励发展金融租赁公司,扶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建立起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有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金融组织体系。
——扩大开放,吸引外资。积极争取国务院批准湖北及武汉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将武汉建成国际性金融中心,吸引世界各国大银行来武汉设立分支机构。宜昌也要利用三峡全面动工兴建的机遇,扩大金融开放。近期要积极促成光大银行、上海浦东银行等地方性商业银行来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全方位的扩大利用外资,除了继续抓好利用港台资金外,还要在利用东南亚、欧美资金上下功夫。
——建立健全金融市场秩序,发展规范的银行同业拆借和票据贴现,初步形成以武汉为中心,遍布黄石、荆沙、宜昌、襄樊等城市的资金拆借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股票市场,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和改造,扩大股票发行市场。继续抓紧武汉证交所的前期工作,力争将武汉建设成为全国第三家证券交易所。进一步发展国债市场,成为全国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吞吐国债以及其它有价证券调控货币供给量的主要枢纽。
——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保险业要进一步优化现有骨干险种,大力发展商业性保险。建立包括养老、待业、医疗等品种齐全、保险范围广泛、保险水平高低有别的各类人身保险内容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90年代,城镇要全面推行职工养老保险和待业保险;农村逐步推行基本养老保险,提高保险的社会覆盖率。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湖北分公司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向国际性、多元化的企业集团方向发展,不断拓展保险业务的新领域。
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发展目标: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科技信息服务、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咨询、人才、技术交流、新产品开发等功能的综合科技服务体系,推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到2000年,全省科技人员达到150万人,其中生产第一线科技人员所占达到5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