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90年代湖北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规划纲要

90年代湖北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规划纲要
 (1995年2月16日 鄂政办发〔1995〕14号)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湖北省处在90年代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关键时期,要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保证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力争更快一些,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耗用能源原材料少、就业容量大的显著产业优势,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市场发育,提高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方便和丰富人民生活,而且可以广开就业门路,为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政府机构改革提供重要条件。
  一、湖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建国初期,湖北省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一五”、“二五”时期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平均比重达到了25.8%。但随后由于种种原因,第三产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从“三五”一直到“五五”时期,第三产业的发展基本处于低谷,其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平均比重仅有17.7%,比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下降了8.1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国民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产业结构日趋完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按照全国第三产业普查的统计口径计算,1992年湖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40.8亿元,比1978年增加314.6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13.6%(按不变价格计算),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9.6%的年均增长速度;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199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31.3%,比1978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数达到560.12万人,比1978年增加了389.35万人,占14年间全省社会劳动者总增加人数的63.4%,从业人数占社会劳动者总人数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8.9%上升到1992年的22.2%,上升13.3%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中,常规性传统行业仍居于主导地位,其中商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所占份额较大,增加值在和三产业中的比重达到25.1%;其次是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为17.2%;再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为16%。以上三大传统支柱行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合计高达58.3%。在传统行业继续保持其主导地位的同时,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具有现代产业结构特征的新兴行业如信息、咨询、计算机、房地产、广告业等不断出现,并有较快发展。14年间房地产增加值已由1.4亿元提高到16亿元,公共服务业、居民服务、租赁、信息计算机应用等社会服务业增加值已由1.4亿元提高到14.1亿元,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增加值也由0.2亿元提高到4.8亿元。
  湖北省第三产业虽已有较快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相对于经济发展的滞后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其发展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发展的总体水平低。90年代初,全世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为60%,其中,高收入国家平均为65%,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50%,而湖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仅为31.3%,不仅低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4.3%的3个百分点,更低于国内较发达省、市的水平。
  二是发展格局呈现结构性缺陷,内部结构不合理,发展层次低。在第三产业中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过大,而新兴产业如信息和咨询服务业、科学技术等所占比重小,1992年全省信息、咨询业从业人员数占全社会劳动者人数的比重只有0.04%,大大低于全国0.3%的水平;为生产服务的基础性产业如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等滞后并形成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
  三是社会化程度低,服务功能不完善。湖北省第三产业的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城乡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也只是刚刚起步,这势必影响到第三产业社会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一些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不得不自办许多服务性、福利性的设施和机构,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体制,不仅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差,而且进一步抑制了全社会第三产业的发展。1992年一、二产业自办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2.1万人,占第三产业(不包括个体经济)总数的5.1%,而提供的增加值在第三产业总增加值中的比重仅为4.2%,经济效益人均增加值比第三产业总体水平低16.9%。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