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广校具有施教面广、容量大、投资少、见效快的优势,是多快好省地培养初、中级技术人才,普及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有效途径。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农广校建设,把办好农广校作为实施科教兴豫和科教兴农战略、实现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一项重要措施,纳入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解决农广校在改革、发展及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为农广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农广校的办学特点,在办学形式、招生政策、专业和课程设置以及参与初高中毕业生分流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各级劳动部门要帮助农广校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和调整专业设置,以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逐步规范职业技能培训教学,为农广校推选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创造条件;人事部门要帮助农广校将中专学历教育与其岗位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结合起来,并积极为毕业学员就业创造条件;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广校的领导和管理,在评定农民技术职称时,对具备条件的农广校毕业学员要及时评定。
三、多渠道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各地要根据现行财政体制,本着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把农广校的办学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并从用于地方的教育费附加、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经费等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增加对农广校办学的投入。在农业部门下达的各类建设项目中,凡是列有培训内容的项目,都要把农广校教育纳入规划,使农广校更好地为各种项目的实施提供培训服务。我省扶贫资金的培训经费,可用于各贫困县的农广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广校收取的学费要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办学以外的支出。各级人民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增加专项资金投入或采取无偿划拨、资源重组等方式,切实解决好农广校办学基地、电教设备、交通工具和实验、实习场所等基础条件建设。总之,通过多渠道增加投入,充分发挥农广校的综合办学功能,使农广校健康稳定发展。
四、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农广校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教学改革。要从调整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入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集中精力抓好一些当家专业的改造和改革,在教学中增加职业性、技能性、适用性课程和内容,努力办出一批具有远教、成教和职教特色的精品专业,使学员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用之才。要通过“双证”教育和产教结合,逐步把农广校办成以培养岗位能手为主的多层次职业技术教育阵地。各级农广校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落实教学环节,抓好实验实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