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和《山东省第三产业“八五”及十年发展规划》的通知

  38.小城市和城镇,量多面广,是联系大中城市与广阔农村的纽带,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聚结点。要沟通和加强城乡联系,在继续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努力发展传统的第三产业,优先发展投入少、见效快的商业、饮食业和居民生活服务业。加快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科技、教育事业发展步伐。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和信息咨询业,使一、二、三产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提高辐射能力,推进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
  39.乡镇和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要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农村经济全面繁荣。要适应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需要,建立起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县一级要进一步配套完善各类农业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示范、组织、指导、培训作用,建立贸工农、销供产一体化的服务实体,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纳入现代商品经济轨道,架起“小生产”通向“大市场”的桥梁。乡、村要面向农民,建立各种服务部门和组织,在农业生产资料和良种供应、农田灌溉、植物保护、畜禽防疫、农机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保鲜、储存、运输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发挥好内联广大农户,外联各级经济技术部门的纽带作用。鼓励农户自办、联办服务组织,支持科研、教育单位的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服务,逐步形成以县级服务为中心,乡镇服务为骨干,村级和农民合作服务为主体,上下贯通、纵横交错、成龙配套的服务网络。各类服务组织要实行有偿服务,有条件的可办成经济实体,逐步增加经济积累,改善服务设施和手段。
  五、主要政策措施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必须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增加投入,放宽政策,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40.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要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方向,继续破除“左”的思想影响、旧的传统观念和封闭保守的小生产思想,树立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现代商品经济意识、社会化大生产意识;转变第三产业不创造价值、不创造社会财富的片面认识,树立现代化的财富观,真正把第三产业作为增加社会财富的战略产业和加快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转变把第三产业单纯理解为商业和饮食服务业的观念,树立第三产业是大产业、大系统、大服务的思想,开阔视野,拓展领域,实现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
  41.立足于发展,增强创新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全面振兴第三产业。一切着眼于发展,对现有政策规定要用足、用好、用活;对一些不利于发展的过时政策,要清理废除;对没有明文规定的,要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在“三个有利于”的前提下,敢闯、敢冒、敢试。政府各部门要放手让企业和个人去闯、去干,凡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行之有效的做法,要大力支持,尽快推广;对遇到困难的企业和经营者,要积极给予扶持;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误,要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帮助纠正,保护全社会兴办第三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第三产业发展机制
  42.以产业化为方向,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根据第三产业不同行业的特点,分别实行企业化、半企业化和事业化等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逐步实现第三产业由福利型、公益型和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交通、通信、金融、保险、商业、物资、供销、仓储、饮食服务、修理、租赁、房地产、旅游、娱乐、技术开发等行业,实行企业化经营,全面推向市场,并享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规定的各种权力和责任,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行业,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对核定事业费部分,由财政部门按照有关政策在经费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对实行企业化经营的部分,完全推入市场,并创造条件,扩大企业化经营的成分,逐步减少财政事业费支出,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基础科学研究、普通教育、环境保护等行业,继续实行事业化经营,同时也要放宽政策,走以事业养事业的路子。
  43.坚持多种所有制并存,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兴办第三产业。进一步放宽政策,国家、集体、私营、个体、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等多种经济成份一起上,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和所有制界限,所有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都可以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兴办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小型国有企业,特别是商业、居民服务业行业中的小型国有企业,可以向集体、个人出租和出售。放手让私营企业和个人兴办投资少、见效快的第三产业。支持城镇待业人员、企业富余人员自筹资金,兴办第三产业。对于交通、通信、金融、保险、外贸、房地产等主要由国家办的行业,要引入市场机制、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前提下,鼓励大型企业、企业集团、集体经济组织、私营企业一起兴办。
  44.积极推行股份制,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加大股份制改革力度,尽快全面推开。采取企业内部职工持股、法人持股、国家持股、社会公众持股、外商持股等多种形式,率先在第三产业经营性行业推行股份制。可先采取股权证的办法,逐步过渡到上市交易。集体企业,特别是乡镇第三产业企业普遍实行股份合作制。选择一批有实力的大中型国营企业,异地发行股票。对于联合投资新建和改、扩建的第三产业企业,以及新组建的企业集团和企业联合体,要积极推行股份制;对于交通、通信等垄断性较强的第三产业行业,在保持公有资产达到控股规模的前提下,加快股份制试点,并逐步推广。要下放股份制企业审批和管理权限,按照企业隶属关系,分别由省、市地和县审批。鼓励企业跨所有制、跨地区、跨行业兼并联合,被兼并工业企业,转入第三产业的,在资产转让、债务清理、信贷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国营企业兼并国营企业的,被兼并企业的资产无偿划转,债务由兼并企业负担;被兼并企业从赢利时起,3年免征、两年减半征收所得税;被兼并企业原所欠银行债务,经银行批准,实行3年停息、两年减半收息。以大型第三产业企业为龙头,组建企业集团,推进集团化、国际化经营。
  45.以社会化为方向,打破封闭式的自我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服务设施向全社会开放。要把兴办第三产业与精简行政机构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现有的信息咨询、医疗、饮食服务、交通工具等内部服务设施和人员,在不影响保密和安全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实行有偿服务,在价格上执行与社会同类设施相同的收费标准,收入全部留给单位,用于设施的更新,近期财政经费可不作相应调减,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与原单位脱钩,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系统对社会开放、独立经营后,3年免征、两年减半征收所得税。同时,鼓励社会服务机构承揽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服务性工作,实现全社会生活服务的企业化、社会化经营。
  46.实行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劳动就业制度,赋予第三产业企事业单位充分的用工自主权。企业化经营不需财政拨付经费的第三产业企事业单位,用人放开。财政拨付部分经费的事业单位,适当放宽编制。所有第三产业企事业单位,都要逐步建立辞退、辞职、用人单位与职工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专业技术人员在第三产业从事专业技术单位的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评聘专业技术职称、职务,并享受相应的待遇。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经领导批准,可以实行停薪留职办法,到第三产业企事业单位工作,期限1至3年。允许除公务员以外的在职人员到第三产业企事业单位兼职,从事第二职业。允许离退休人员从事第三产业,保留原享受的待遇。工业企业因安置富余人员到单独核算的第三产业就业而减员的,原核定的工资总额不变,全民所有制职工到企业新办的第三产业单位工作,其全民所有制职工身份、劳动保险、退休待遇等不变。建立健全劳务市场,加快人才流动。
  (三)广开筹资渠道,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入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