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和《山东省第三产业“八五”及十年发展规划》的通知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7.发展第三产业总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实现我省国民经济上新台阶的战略任务,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放开搞活,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第三产业发展机制,力争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一、二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形成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城乡社会化服务体系,使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
  8.在工作指导上要坚持以下原则:
  --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改革,放宽政策,增强第三产业的发展活力。
  --按照经济发展规律,适应我省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调整产业发展序列,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带动一、二产业的发展。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兴办第三产业。
  --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层次发展。在继续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传统行业的同时,开阔视野,分步骤加快发展新兴行业,逐步形成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第三产业体系。
  --因地制宜,城乡结合,配套发展。统筹兼顾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需要,合理布局,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各有侧重的社会化综合服务网络。
  --树立大产业、大系统、大服务的观念,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多层次、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
  9.按照国民经济上新台阶的要求,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指标确定为:
  第三产业增加值,一九九五年达到570亿元,二000年达到120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6%;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九九五年达到24%,二000年达到30%。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一九九五年达到1200亿元,二000年达到250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6%。
  出口创汇,一九九五年达到70亿美元,二000年达到15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6%。
  货运量,一九九五年达到6亿吨,二000年达到9亿吨,平均每年增长8%;邮电业务总量,一九九五年达到22亿元,二000年达到5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0%。
  银行各项存款年末余额,一九九五年达到190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3%;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20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2%。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七五”末的35%提高到45%;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到一九九五年达到15万人,二000年达到40万人。
  三、主要行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行业多,门类广,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层次发展。根据我省经济发展实际和今后发展趋势,第三产业的发展要以教育为基础,科技为先导,在继续加强商品流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同时,大力发展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附加价值高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房地产、旅游、娱乐等行业,使其成为第三产业内部的重要支柱,带动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一)商业服务业
  流通是连结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和桥梁。搞活流通,促进生产,引导消费,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关键,也是实现全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重要环节。要树立大商业、大市场、大流通的观念,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努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集中力量搞好流通设施建设,形成大中小相配套,综合与专业市场相结合,城乡一体的现代化流通网络。
  10.充分发挥国营流通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多层次的批发网络。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大中型国营批发企业为骨干,建立覆盖全省向全国辐射的批发网络。以国营批发商业为龙头,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设施、资金等优势,广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与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联营,拓宽产销一体的批发渠道。组建跨行业、跨部门的紧密型批发企业集团,建立股份制形式的新型批发商业。国营 批发商业要
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发展经销代理制,在外地设立分号和代理商,扩大批发范围。物资企业要加强产需联系,通过发展与生产企业的长期合作,建立稳定的供需关系,保障企业的需要。基层供销社,要成为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开拓新的生产领域和服务领域,积极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充分保证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进一步搞好农副产品的收购、储运、加工、销售,满足市场消费需要,繁荣农村经济。
  11.积极培育和开拓市场,扩大交易规模。在交通方便、生产集中的城镇,建立一批工业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在大宗农产品集中产区,建立农产品批发和期货市场;在重要生产资料的产地,建立专业性物资交易中心。在巩固和扩大已有的消费品专业市场的同时,各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建设一批各具特色、覆盖面广的专业市场,使之成为期货和现货交易的常设场所,吸引万商云集,使山东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全方位开拓城乡市场和省外市场,建立一支推销能力强、素质高的销售队伍,采取灵活多样的推销方式,积极在省外建立专柜、专店,设立分号,开展联营、联销、对销业务。西进、北上、南下,开拓东北、西北、江南、西南市场,建立稳定的鲁货批发、销售中心,提高市场覆盖率。
  12.加快网点和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化水平。现代化的经济,必须有现代化的流通;现代化的流通,必须有现代化的设施和手段。网点和设施建设,要坚持大、中、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综合与专业结合,改造与新建结合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省、市地、县(市、区)、乡(街)合理分工,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省和中心城市负责特大型骨干网点和设施的建设;市地负责大、中型网点和设施的建设;县(市、区)负责中、小网点的建设;对遍布全省城乡的小型网点,要放开让集体和个体去办。今后每年要新增营业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集中力量在中心城市建设一批集购物、展销、定货、批发、娱乐、吃住于一体,设施完善、手段先进、服务质量高、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大型综合商场或购物中心。其他市地建设一批规模适中,服务功能比较齐全的商场或购物中心。县城和区街建设一大批行业齐全、品种多样、方便群众的中小型网点。要放开政策,更多地依靠集体和个体的力量,在居民住宅区建设零售服务网点,形成满足不同层次、多种消费需要的商业群落。特别要大力发展饮食服务业,增加早点、小吃、风味特色饮食店、粮店、煤店、维修、理发等服务网点,方便人民生活。要分期分批改造年久失修的商业设施和大店、名店、老店。大中城市位于繁华地带的临街住宅,要逐步改为商业服务业用房。新建居民住宅,要严格按规定拨出7%的面积作为商业用房。对城市改建、拓宽马路拆除的商业网点,要坚持“拆一补一,谁拆谁建”的原则,安排适当的面积进行重建。
  (二)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神经系统”,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为全省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和扩大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交通运输,要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为重点,集中力量加强重点通道、重点港口、重点枢纽的建设,特别要加强空港建设,建立和完善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运输体系。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