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减少考试次数,提高试题质量,严格控制试题量,不出偏题怪题。初中每学期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小学只进行期末考试,考试科目为语文和数学,其他学科通过平时考查评定成绩。小学毕业考试由学校命题(农村小学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由乡、镇中心小学命题)。
要进行考试测评制度的改革。评价标准应符合教育方针、义务教育阶段的性质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积极提倡小学阶段取消百分制。百分制的优点是区分度高,具有精确的选拔功能。但小学是普及教育,既没有选拔任务,也没有淘汰的权力,小学阶段用分数排队,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因此,我省实验区的所有小学从今年秋季起应取消百分制,用等级+特长+评语来代替,所有考试项目均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或其他等级形式评绩。要写好评语,评语可采用优点+鼓励的模式。改革过去评语比较生硬、呆板,造成学生心理负担的做法。改革评语的原则:一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适应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二是充分体现全面育人的德育功能;三是突出全面性、针对性、期望性,达到具体化、情感化、规范化。评语的内容要围绕学生的认知系统和社会心理系统两大方面的具体表现全面评价。评语的形式是优点+鼓励。“优点”是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是学生自觉不自觉表现出来而自己尚未认识到的长处,需要教师发现肯定。“鼓励”是针对学生存在的不足,用比较亲切的语言,指出学生努力的方向和希望达到的程度,人称由生硬的“该生”改为“你”,体现师生间的亲切感。
满怀深情写评语,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一是观察了解、认真记录;二是分析评价,重在引导;三是及早动笔,不断充实,使学生从教师的评语中受到真情的感染,在微笑中认识自己的不足,在鼓励与期望中产生前进的动力,从而树立起自尊与自信。
四、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优化教学过程,减轻学业负担
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要严格执行中小学课程计划。全省中小学都要认真执行国家和省教委制定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授课时数,不得随意挤占音、体、美、劳、活动等课程。不得搞突击教学,提前结束新课,不得占用节假日给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要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广大教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在新的教学观指导下,进行教学方法、学习指导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近几年来,我省不少学校在开展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目标教学、运用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要注意认真总结,积极推广,不断完善。
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和作业量。学生在校活动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学生作业量,小学一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二、三年级每天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年级不超过1小时,初中每天不超过1.5小时。要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小学每天有9至10小时的睡眠时间,初中有8至9小时的睡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