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篇法规已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发布日期:2011年11月21日,实施日期:2011年11月21日)宣布失效或废止福建省水泥业粉尘污染整治方案
(1997年12月19日 闽政办〔1997〕216号)
水泥业粉尘污染整治工作已被省政府列为福建省环境重点污染治理工程。根据第四次全国、全省环保会议精神及省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为加快整治工作步伐,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完成治理任务,在摸底调查、掌握现状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方案。
一、现状分析
据统计,全省共有水泥企业413家,其中,旋窑5家,机立窑306家(含熟料),粉磨98家,普通立窑4家。体制上,县属以上(国有、集体)、“三资”企业103家,占25%,其余大都为乡镇企业。我省水泥企业设计生产规模绝大部分为30万吨以下的小型企业,30万吨以上的只有9家。水泥厂主要集中在闽西北的龙岩和三明市,其中龙岩市184家,占全省总数44.6%;三明市102家,占24.7%,余下企业分布在其他七个地市,且相当部分是熟料粉磨。1996年全省水泥企业生产水泥1504万吨,产值40多亿元。
全省413家水泥企业,共有556条生产线,其中机立窑(含熟料)线435条,粉磨线108条,旋窑线9条(其中省顺昌水泥厂治理已达标),普通立窑线4条。机立窑生产线占全省水泥生产线的78.2%,是主要的污染源,为整治的重点。其粉尘污染源主要来自破碎机、烘干机、生料磨、机立窑、水泥磨、包装机以及料库、提升机、输送机等设备。其中烘干机和机立窑属于热力生产设备,其它均属机械通风生产设备。就收尘技术而言,热力生产设备的粉尘污染源治理难度大,尤其是机立窑烟尘,因治理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治理,是水泥企业粉尘污染治理的难点。
我省水泥行业,有以下二个特点:
(一)规模小,工艺落后,市场竞争力差
我省现有水泥企业的生产线大多数属于规模小,设备工艺落后,应限制淘汰之列。全省机立窑生产线中,设计年生产规模8.8万吨(含8.8万吨)以下的有417条生产线,占总数的96%,其中设计年生产规模4.4万吨和不及4.4万吨的生产线227条,占总数52%。(详见表一)
由于规模小,工艺设备落后,能耗、物耗高,导致水泥成本增加,也限制了产品质量的提高,与省外包括省内大中型水泥企业相比,在市场竞争中处在相对劣势,经不起市场变化的考验。近几年,由于水泥市场相对紧缩,加上省外水泥的大量涌入,对我省水泥企业造成很大冲击。据统计,1996年全省水泥企业生产能力仅达设计能力69%,而其中70%的企业处在亏损或亏损临界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