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条 仲裁庭审理争议案件,应在决定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结案。确因案情复杂或其他特殊原因,无法在规定期限内结案的应在期限内向仲裁委员会主任委员说明理由,经仲裁委员会主任委员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天。
第二十九条 仲裁文书均应有送达回执,由受送达人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盖章。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受送达人不在,其亲属或邻居拒绝代收,可由送达人和陪送人注明原因,签名或盖章。
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当事人住宅所在地仲裁委员会代为送达,也可以挂号邮寄送达,挂号回执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受达人下落不明,使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可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起,经过三个月,即为送达。
第三十条 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对仲裁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仲裁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已送达的仲裁委员会的调解书和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决定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自动履行。一方逾期不履行,另一方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三十二条 仲裁委员会主任委员对本委员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发现确有错误,需要重新处理的,可以提交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
市仲裁委员会对区(县)仲裁委员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撤消原裁决,指定重新裁决。
重新裁决案件,应当另行组成仲裁庭进行。
第三十三条 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应当收取仲裁费。仲裁费的收取标准及承担办法,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罚则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干扰调解、仲裁活动,扰乱工作,生产秩序或者拒绝、阻碍仲裁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处理劳动争议的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