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卫生事业改革,以改革求活力、求效益、求发展
(一)进一步深化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积极制订和推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调整卫生结构布局,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到本世纪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明确、层次协调、适应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卫生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的新体制,使卫生事业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
(二)积极探索医疗卫生经营机制改革。在不断增加政府卫生投入的基础上,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改革,积极拓宽投资渠道,继续完善卫生事业补偿机制。大力推行妇幼保健、计划免疫保偿责任制,有计划地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使卫生事业经费由单纯国家拨款,转变到国家拨款和市场补偿相结合,医疗服务收入充分体现医疗技术劳务价值,使医疗卫生单位得到合理补偿并不断发展。
(三)加强防保和医疗机构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各级防保机构要明确任务,分工协作,调整功能,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提高卫生监测、技术指导和综合执法能力。医疗机构要合理调整,建立和完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体系,做好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城市医院的改革要以扩大分级管理试点,加快等级评审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等级医院每1至2年检查一次,合格的保留,不合格的降级或取消原定级别。农村要巩固和发展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以发展县(市)级医院为主,带动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要切实抓好个体医疗诊所和医药市场的整顿、管理,坚决取缔无证行医和经营药品,严格按区域卫生规划,从严掌握医疗和药品证照的发放,保证群众看病用药安全有效。
(四)积极推进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遵循保证基本医疗、因病施治、防止浪费的原则,各地、市要积极探索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帐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按照自愿、适度、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建立与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多种形式合作性质的健康保障制度。
(五)加强对外医药卫生合作交流。鼓励医疗卫生单位与港、澳、台和国外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借鉴和利用境外经验、技术和资金,推动我省卫生事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单位在境外创办合作医疗诊所,开发医药新产品,提供医疗技术服务。继续做好援外医疗队选派管理工作。
三、增加卫生投入,加强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