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中长期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的通知

  贫困地区:2000年人均每天从膳食食物中摄入热量为2512千卡,蛋白质73克,脂肪58克。主要食物的人均年消费量分别为:口粮185公斤,豆类11公斤,肉类22公斤,蛋类10公斤,奶类1公斤,鱼虾贝20公斤,蔬菜150公斤,水果15公斤,菌藻类6公斤,食用植物油6公斤,食糖3公斤。2010年目标赶上一般地区水平。
  三、实现食物发展目标的对策与措施
  (九)制定系统、全面的食物发展政策。将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的目标纳入我省2000年和2010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时,围绕我省食物发展的总体要求,制定相应的产业、行业政策。采取扶持措施,鼓励水产品、豆类、畜禽产品、菌藻类的发展,加快建立健全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体系。适当集中一些财力、物力,重点用于“粮食工程”、“菜篮子工程”和“种子种苗工程”建设,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加品种,保障有效供给;组织实施新的食物营养工程,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快速运销网络。
  (十)保持粮食的稳定增长,逐步建立粮食--经济--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粮食、饲料是食物结构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省粮食总量不足,主要是饲料粮的短缺。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口粮的自给,努力实现饲料的持续增长。实行农田保护区制度,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确保粮食稳定增长,并按市场需求,增加优质米产量;广辟饲料来源,大力发展饲料生产,在确保粮食稳定发展的同时,将种植业的粮经二元结构调整为粮、经、饲三元结构。大力发展以大豆为主的豆类生产,将其作为增加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措施来抓,予以资金、生产资料和政策的扶持,充分利用冬季自然资源,扩种马铃薯、饲用大麦、啤酒大麦,大力发展蚕、豌豆生产,增加豆类的供给能力。发挥地区优势,继续发展食用菌、甘蔗、水果、蔬菜生产,注意提高品种品质。
  (十一)积极发展畜牧业生产。在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草食性和节粮型畜禽生产,大力推广秸杆养牛、竹山养羊、果园养鸡、水面养鸭等成功经验,努力提高我省畜禽产品的自给水平。“九五”期间新扩建80~100条万头猪生产线,建成200~300条万只蛋鸡生产线。通过建立种苗基地、培育市场、强化技术服务、发展畜产品加工业以及政策扶持等措施,积极推行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到本世纪末,沿海城市猪肉自给率达80%,内地城市自给率达100%。
  (十二)大力发展水产业,向海洋、水域要食物。要发挥我省海域广阔、水域资源丰富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远洋渔业,进一步扩大浅海、滩涂和内陆水域的养殖面积,提高增养殖业水平,以不断提高水产品产量及其在我省人民膳食结构中的比重。水产品在动物食物中的比重,争取由现在的22.8%提高到2000年的40%、2010年的50%,确保人均年膳食消费水产品2000年达到35公斤,2010年达45公斤。
  (十三)努力开发和发展“山地森林食物”。这是我省一个很有潜力的食物源,但它长期处于低开发状况。大力挖掘森林食物生产潜力,加大投入,依靠科技,提高传统的木本粮油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笋类、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充分利用野生食用动植物资源,通过驯化、试种、试养,开发新的食物源和加工食品,以及天然色素、添加剂等。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