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省中长期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五)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我省人民改善营养的需要和世界营养发展的趋势,以实现“小康”为目标,走出一条符合我省省情的食物发展道路。
--坚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增加食物总量”的方针,努力做到增粮增收保供给;
--坚持食物供给立足本省为主,辅以调进或进口,余缺调剂,实现供需总量平衡;
--坚持食物生产立足国土资源和各类食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发挥本省优势,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各类国土资源、食物资源;
--坚持食物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统筹安排食物的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
--按照“营养、卫生、科学、合理”的原则,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优良传统,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的经验,改革、调整我省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食物结构和饮食习惯,不断提高我省人民食物消费和膳食营养水平。
(六)未来十五年我省食物结构和膳食营养的基本目标。
1.2000年目标。
根据我国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和省委、省政府“提前三年实现小康”目标的基本要求,2000年我省人民膳食食物结构与膳食营养的基本要求是:
人均每日主要营养素供给量达到:热量2400-2600千卡,蛋白质70-80克(优质蛋白质占1/3以上),脂肪65-70克。
人均主要食物的消费水平有较大提高,在保留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稻米为主食的同时,着重提高动物性食物的消费水平。发挥本省水产业的优势,增加人民对鱼、虾、贝等水产品和菌藻类的消费量。2000年我省人民膳食食物构成中,口粮160公斤(食物目标中除注明外均为贸易粮),豆类12公斤,肉类27公斤,蛋类10公斤,奶类7公斤,鱼虾贝35公斤(占动物性食品的44.3%),蔬菜136公斤,水果35公斤,菌藻类6公斤,食用植物油6公斤,食糖7公斤。
2.2010年目标。
根据我省到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在小康基础上达到或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2010年我省人民膳食食物结构与膳食营养的基本要求是:
人均每日主要营养素供给量达到:热量2300-2400千卡,蛋白质75-80克(优质蛋白质占1/2以上),脂肪65-70克。
保留传统膳食结构的优点,膳食更趋合理、平衡。发挥我省“两水一菌”特别是水产业的优势,增加人民对鱼、虾、贝等水产品和水果、菌藻类的消费量。2010年我省人民膳食食物构成中,口粮145公斤,豆类13公斤,肉类27公斤,蛋类11公斤,奶类10公斤,鱼虾贝45公斤(占动物性食品的48.4%),蔬菜125公斤,水果40公斤,菌藻类7公斤,食用植物油7公斤,食糖9公斤。
(七)根据上述目标,到2000年,人口按3470万人计算,我省人民基本膳食食物的年需要量为:粮食1230万吨(原粮),其中,口粮555万吨;豆类42万吨;肉类94万吨,其中猪肉70万吨;蛋35万吨;牛奶24万吨;鱼虾贝121万吨;蔬菜472万吨;水果121万吨;菌藻类21万吨;食用植物油21万吨;食糖2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