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膳食结构虽有明显改善,但部分消费还不尽科学、合理。食物消费不平衡性仍较突出,蛋白质尤其是优质蛋白质摄入量偏低,不仅动物性食品消费水平较低,豆类食物消费水平也明显偏低;矿物质营养素中钙等及维生素A、核黄素等摄入也明显不足。由于膳食不平衡,从膳食食物中摄入的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同时并存,导致部分人群的营养不良症和“富裕病”。儿童中缺铁性贫血和碘缺乏病及多种维生素缺乏症发病率还比较高。由于缺乏营养卫生知识,不科学、不文明的消费习惯还很普遍。如纯母乳喂养率不高、儿童偏食、盲目消费“保健食品”以及逢年过节大吃大喝等现象比较突出;饮食过分追求色、香、味,滥用食品添加剂,忽视了营养素摄入的平衡和食物的科学烹饪、加工等。这些都说明,我省人民的膳食结构和消费习惯与合理、科学、平衡膳食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
此外,全省还有1.9%的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他们人均每日从食物中摄入的热量仅1763千卡,蛋白质49克。
(三)未来十五年是我省人民实现小康、向富裕生活迈进的重要发展阶段,是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是我省经济实现新跨越、人民生活上新水平的重要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必然会对食物消费和营养需求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这一时期是食物、营养观念和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一是传统的粮食观念开始向现代食物观念转变,人们对食物的需求逐步转向多样化、优质化;二是不合理的食物消费习惯开始转向科学、文明的膳食消费,需要运用现代营养知识加以指导;三是有效地引导食物生产和消费步入协调发展的轨道,必须确立具有福建特色的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模式和食物发展战略。
(四)我省推进食物结构改革和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第一,福建是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和综合改革试验区,十多年来一直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广大群众对新观念、新生活习惯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为食物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创造了良好基础条件。第二,我省耕地资源少,但我省山多海阔,气候条件好,动植物种类多,为扩大食物源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三,我省食品加工业方面还有广阔的领域可供开拓,发展食品加工,满足人民对食物多样化的需求,具有很大的潜力。第四,我省食物发展领域的科学技术应用还很不充分,在食物生产、加工、贮藏、运输、保鲜等各个方面,依靠科技进步推动食物发展的潜力也很大。
总之,在跨世纪的未来十五年中,我省在食物结构改革和发展方面还有许多重要而紧迫的工作要做,必须紧紧抓住我省食物发展“转型期”这一关键时机,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力发展食物生产,及时调整食物结构,引导食物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