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38.4公斤,食油10.2公斤,食糖3.3公斤,蔬菜96.8公斤,水果47.9公斤,肉类31.2公斤,鲜蛋9.4公斤,鲜奶7.1公斤,鱼虾16.6公斤。农民解决了温饱之后,也开始追求食物的质量。1994年农民人均消费粮食197.7公斤,油类4.9公斤,食糖2.6公斤,蔬菜118.8公斤,水果12.3公斤,肉类13.1公斤,蛋类2.8公斤,鲜奶0.2公斤,鱼虾7.0公斤。与1978年相比,城镇和农村居民粮食消费量分别减少6.7%和47.8%,消费肉类分别增加137%和223%,消费蛋类分别增加260%和353%,消费鱼虾贝分别增加27.7%和70%。
--食物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据1994年城乡居民抽样调查,我省居民平均每人每日从膳食食物中摄入的热量为2466.5千卡,蛋白质的摄入量为63.6克,脂肪摄入量为53.1克。与1982年比较,城镇和农村居民摄入的热量分别增加126.7千卡和44.5千卡,摄入的蛋白质分别增加5.5克和3.5克,摄入的脂肪分别增加16.9克和12.0克。这表明城乡居民膳食营养水平有明显提高。
--食物的加工、流通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的食品加工业体系,目前主副食品加工产值占食品总产值的47.9%,为居民提供了占消费量三分之一以上的加工食品。保健食品、方便食品正走入家庭、学校。我省是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省份,较早实行放开经营,促进了食物流通,有利于内外交流,余缺调剂。
(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物产需的变化,食物结构和食物消费中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也就更加显露出来。
--粮食总量不足,结构性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我省人多耕地少,人口和食物的压力将长期存在。目前我省以占全国1.3%的耕地,生产出占全国2.1%的粮食,养活占全国2.6%的人口。粮食不足主要是饲料粮不足,制约了畜牧业发展。食物消费中耗粮型的食物如猪肉、啤酒、米酒等的消费快速增长,尤其是酒类消费的过速增长,使粮食供求矛盾更加突出。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城市居民口粮消费中,优质米、精粉的消费快速增长,普通米销售不畅,不仅使供求矛盾日趋突出,而且人们从主粮中摄入的营养素减少。
--食物价格上涨快、幅度大,影响食物结构调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使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并推动食物价格持续上涨;人们为了维持已达到的食物消费水平,不得不增加食物消费的支出费用,以致恩格尔系数居高不下,影响一部分人群膳食结构的调整和膳食营养的改善,也反映出我省人民消费能力还比较脆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