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中长期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
 中长期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的通知
 (1996年2月2日 闽政〔1996〕7号)


各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单位:
  现将《福建省中长期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遵照执行。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人民的食物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发展阶段。认真实施我省食物结构改革和发展纲要,对于正确引导我省食物结构的调整,促进食物生产和消费的均衡、协调发展,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不断提高我省人民的营养水平和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食物发展工作,把食物发展纳入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保证我省2000和2010年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福建省中长期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
    (一九九六年一月三十一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食物结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聚居的人群长期利用当地资源进行食物生产与消费而形成的食物生产结构、人民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因而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习俗特点。它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世界营养宣言》指出,“所有人的营养福利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条件,应当是人类发展进步的一个关键目标,必需置于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战略的中心。”如今,倡导科学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正逐渐形成共识,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993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印发〈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的通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正式由国家颁布的指导食物生产和消费的纲领性文件。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省食物结构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当前,制订一套科学的食物发展政策,建立新的科学合理的食物结构,是关系人民健康、民族振兴、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为此,特制订《福建省中长期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
  一、福建省食物发展现状
  (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食物生产有了很大发展,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也有明显改善和提高。
  --食物总量大幅度增加。1994年粮食总产量达887.4万吨,比1978年增长19.1%,人均占有粮食283.8公斤。粮食以外食物生产有了很大发展:油料总产量21.6万吨,比1978年增长56.5%,人均占有量6.5公斤;蔬菜总产量662.5万吨,增长4.5倍,人均占有量211.9公斤;水果总产量198.1万吨,增长18.6倍,人均占有量63.4公斤;食用菌总产量达29.3万吨,增长5.8倍,人均占有量9.4公斤;肉类总产量109.7万吨,增长5.4倍,人均占有量35.1公斤;蛋类总产量达23万吨,增长近10倍,人均占有量7.4公斤;奶类总产量6.1万吨,增长5.8倍,人均占有量2.0公斤;水产品总产量226万吨,增长4.1倍,人均占有量达72.3公斤。
  --食物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居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食物消费正由“量”的满足转向对“质”的要求,开始讲究吃得好,吃得有营养。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中,口粮消费量呈下降趋势,水产品、肉类、食用植物油、水果等的消费量上升;社会化消费增长,居民在外就餐增加。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