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事局、科委等部门根据经济建设的需要,排出引进专业和技术种类,从国内外引进急需人才,引进人才单位不受定编限制。
19、进一步放活科研机构,放宽科技人员政策。扩大科研院所自主权,在合理定编定岗定员的基础上,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有计划地组织或者支持科技人员以调离、辞职、停薪留职、业余兼职等方式,到生产第一线开展有偿技术服务,领办承包企业,兴办各种形式的技工(农)贸经济实体。
鼓励和扶持民办科技机构发展。到民办科技机构工作的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其人事档案由各地人事局的人才交流中心管理,保留档案工资;业务指导、工资核定、技术职务评聘和出国审批等由科委负责;开发的新产品,可列入省科研新产品计划。鼓励民办科技机构从事技术出口、技术引进、对外技术交流、合作开发和联合经营。
20、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尽快建立省级高新技术开发风险基金。通过政府拨款、行业和企业集资的办法,招标选择有关企业,建立若干个重点行业中试基地,提高科技成果的工业化程度。鼓励发展技术贸易,扩大技术市场,企业和民办科技机构,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开发、转让、咨询和服务的净收入,年总额在50万元以下的暂免所得税。
21、千方百计引进外资。今年新批“三资”企业、外商投资额要比去年有大幅度增长。扩大利用国外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重视引进专利、商标和工艺技术。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抓紧建成宣杭铁路、合九铁路,规划建设合肥-芜湖-南京高等级公路,尽快将所有地市长途电话通讯纳入全国自动网,今年开通合肥地区移动电话。成立省外商投资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省外商投资工作,下设外资办公室,按照“集中决定,分头办理,统一协调,各方执行”的办法,进一步简化外商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全面改善对外商投资项目的服务管理。实行股本资金贷款配套政策,对新批的合资企业和合作经营企业,外商注册资金每到位一美元,省财政相应配套二元人民币的中方股本资金贷款。
22、继续深化外国体贸改革。努力争取沿江四市和有条件的地市享有外贸经营权,30家国营大中型企业取得自营出口权,在加强机电产品出口工作的同时,设立省乡镇企业产品出口办公室和创汇农业产品出口办公室,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逐步建立以国营外贸企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多渠道出口体系。对外经济合作和劳动市场开拓要争取有大的突破,今年力争在境外创办一批加工装配企业,带动零部件、半成品、技术设备和劳务出口,或投资开发我省长期需要进口的原材料产品。在海外建立贸易窗口,提高企业参与国际营销的能力。大力发展对外运输,年内开通安徽至香港的汽车直达运输。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