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
(四)有明确合法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
(五)有与经营范围相适应的注册资金。
第五条 经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认定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发给其劳动部统一印制的证书,享受国家规定的扶持政策。
第六条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可以一业为主、兼营他业,允许跨行业经营,也可根据市场、季节等变化调整经营范围。有关部门应在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开办条件等方面予以支持、照顾。
第七条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所需的生产物资,除少数国家计划供应的品种外,主要由市场调节解决。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所需的经营场地,各级规划、土地、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优先安排解决。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在每年财政预算安排的就业经费中,要有一定的数额扶持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发展生产。该项资金实行有偿使用、到期偿还。
各金融机构在每年信贷计划中,应当安排一定额度的专项贷款,扶持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发展生产、扩大就业。
第九条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可按国家规定享受减免税收的优惠待遇,具体办法由省税务局会同省劳动局制定。
第十条 全民所有制主办单位需向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安置富余职工时,应视企业生产需要和承受能力,并提供安置的必要条件。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接受安置的全民所有制主办单位的富余职工,经市、县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审核认可的,可以计入安置比例。
第十一条 主办或者扶持单位支持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资金(限于主办或扶持单位的自有资金),由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按约定分期归还;也可以作价入股,按股分红。设备、厂房和场地,可以按照平等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采取合理作价转让、租赁以及收取资金占用费等形式补偿。
第十二条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要逐步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第十三条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应实行厂长(经理)选举制、聘用制和任期制。企业在开办初期,其厂长(经理)可以由主办单位选派,报当地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备案。在厂长(经理)任期内,无法定理由,不得擅自罢免或调动;确需罢免或调动的,必须经上一级主管部门和当地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同意,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应注重经济效益和安置效益。企业可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责任制。有条件的企业,也可实行集体承包和全员承包,由企业与主办单位签订合同,经劳动就业服务机构鉴证后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