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园区建设有了较大进展,齐鲁软件园已拥有各类软件开发企业51家,已开发和应用的软件产品260余种,2000年软件销售收入12.3亿元,已被列为国家十大软件产业基地之一。青岛开发区软件园1999年9月正式建立,现有东大阿尔派、吉通通信、青大海威软件、用友软件、山东中苑科技等23家企业入驻,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自动控制及软件支持技术和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多元。此外,托普集团联合威海开发区等单位建设的威海拓普软件园即将建成,鲁能软件公司组建了鲁能软件园,中创、东方电子也建立了自己的软件园区。
(二)我省发展软件产业的优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软件产业的发展,对软件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的作用寄予厚望。省政府相继出台了《1998--2010年山东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山东省信息化发展“十五”规划》,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我省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对软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我省是一个经济大省,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均名列前茅,省内有胜利油田、齐鲁石化等大型企业,软件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和应用潜力,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软件产品有很大需求。
我省地处东部沿海,交通发达,信息传递迅速,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社会环境对人才的成长和引进非常有利。省内有关院校、科研院所的软件开发和软件人才培养能力较强,部分软件骨干企业如浪潮通软、中创软件、东方电子等已各自形成数百人的软件开发和软件管理队伍,成为我省软件业的人才骨干力量。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省软件业在“九五”期间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我省软件业缺少高层次专业人才,多数企业缺少软件开发的骨干队伍,尤其缺少能承担高层设计、系统集成、提出创新要领的高层次人才。二是缺少风险投资资金,同时还缺少风险投资资金的退出机制,在吸引外来风险投资资金方面进展缓慢。三是多数软件企业规模小,在全国有较大影的软件集团较少;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开发生产中工程化、产业化程度低。四是我省软件产业基本上还未走上国际化道路,缺乏参加国际竞争的意识,对承接国际项目、扩大软件出口重视不够。
二、软件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和原则
(一)发展总体思路。加快发展我省软件产业的基本思路是:促大育小实现规模化,扩大开放实现国际化,提高管理水准实现工程化,优化开发环境实现集约化。要促进有发展前景的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形成一批能积极参与国内外竞争,在省内起到产业引导作用的软件大型企业;要优化环境,创造条件,积极培育中小软件企业快速成长,逐渐形成一个企业间合理分工、各有侧重、优势互补的产业群体。要促进软件企业在人才、技术、管理、市场资本运作等方面与国际接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普及开发标准,提高管理水平,努力营造软件产业工程化、集成化大环境,整体推进我省软件产业快速发展。
(二)发展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