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纲要的通知

  5.土地、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土地整顿和复垦力度,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矿山“三废”治理和矿山环境的恢复与重建,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增长对土地、矿产资源的需求,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作好重要的资源准备。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矿产资源供应安全,国土综合整治取得成效,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国土综合整治取得成效,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国土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建设任务是:到2005年,制定全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得到有效调控,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率提高3--5%;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40%以上,建立2--3个国家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达到300个。
  6.海洋生态环境建设。围绕“海上山东”建设,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实施以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为重点的海洋农牧化工程建设和沿黄(河)“上粮下渔”高效生态渔业富民工程建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推广应用高效、优质、集约化的生态养殖技术,建成布局合理的近岸生态养殖系统。以海岛、海湾、海口生态系统、海洋自然历史遗迹、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为重点保护对象,逐步建立起地域代表性强、生物多样性丰富、布局合理、管理科学、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的海洋自然保护区体系。主要建设任务是:到2005年,选建5处海洋自然保护区。到2010年,海洋自然保护区数量增至15个(新建5个)。
  四、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
  (一)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1.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黄河三角洲和莱州湾生态功能区、鲁东诸河源头生态功能区、沂沭河源头生态功能区、沿海防护林带生态功能区、南四湖湿地和东平湖洪水调蓄生态功能区、济南南部山区、淄博鲁山、胶东昆嵛山等水源涵养区,黄河故道防风固沙区,这些区域在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全省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这些区域的现有植被和自然生态系统应严加保护,通过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实施保护措施,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功能的退化。跨市和县(市)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分别建立省级和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位于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城市和中心城镇,要严格控制污染型企业。
  2.建立南水北调沿线生态功能保护区。调水沿线畜禽、水产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日趋突出,加剧了沿线特别是湖区的污染和富营养化。为确保供水水质,沿线各市在调整产业结构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基础上,还应尽快建立一批生态功能保护区,特别是南四湖、东平湖生态功能保护区等。要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努力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要求,沿线各市应切实搞好调水工程沿线、沿湖和主要汇水河道两侧的绿化设计,建成绿色输水通道,为供水水质提供保障。
  3.对生态功能保护区采取以下保护措施:停止一切导致生态环境功能继续退化的开发活动和其他人为破坏活动;停止一切产生严重环境污染的建设项目;改变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走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对已经破坏的重要生态系统,要结合生态环境建设,认真组织重建与恢复,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4.各类生态功能区的建立,由各级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评审委员会评审,报同级政府批准。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管理以各级地方政府管理为主;各类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由所在地政府提出申请,经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报省政府批准;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由所在县(市、区)提出申请,经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报市政府批准。各级生态功能保护区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省里可给予适当补助;环保、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对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保护与建设的监督。
  (二)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1.我省是矿产资源大省,必须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区的环境管理,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在石油、煤炭、黄金、建材等矿产资源的重点开发区,应切实作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严格规划管理,开发应选取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工期、区域和方式,把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要严格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申报审批制度,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制度。加强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监测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建立信息网络,做好防灾减灾预案,最大限度地避免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在沿河、沿湖、沿库、沿海地区开采矿产资源,必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尽量避免和养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造成破坏的,开发者必须限期恢复。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