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纲要的通知

  4.鲁北平原和黄河三角洲地区。本区南经黄河、小清河、潍河口一线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和鲁西南平原区为界,西部和北部分别同河南、河北省相临,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本区是全省海拔最低的地区,境内地势平坦,海拔在10--15米之间。区内因黄河多次迁移改道,形成交错分布的岗、坡、洼地。本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是:加快黄河三角洲生态建设步伐,搞好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加大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力度;大力开展沿黄生态林带建设,逐步建立起稳固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控制水土流失,遏制盐碱和风沙灾害,改造盐碱地、风沙农田;建造平原水库,引用黄河水并拦蓄地表水。
  5.沿海与近岸海域区。山东大陆海岸线北起漳卫新河河口,南至绣针河河口,海岸线长3121公里,占全国的1/6。按地理位置可分为鲁北沿海区、鲁东沿海区和鲁东南沿海区。渤海为东北--西南向的浅海,黄海为南北向的半封闭浅海。本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抓好近岸海域和河流入海口的环境保护,实施“碧海行动计划”;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科学合理进行海洋开发和养殖,积极推进重点污染海域的环境整治与恢复;巩固并发展沿海防护林,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海水内侵,搞好沿海防潮堤建设。
  (二)全省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今后5年及到2010年,全省生态环境建设应在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建立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等方面集中力量,力争在短时期内有所突破。
  1.水生态环境建设。在“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方针的指导下,根据我省水资源紧缺的实际,按照“全面推行节约用水,科学引用黄河水,积极引用长江水,大力拦蓄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提高污水回用率,实施海水利用和淡化工程”的思路,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把节水摆到突出位置,建立节水型社会,作为缓解水资源矛盾,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措施来抓。主要建设任务是:到2005年,新增供水能力20亿立方米;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和胶东西水东调工程;继续建设一批2万公顷以上的大型灌区配套及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扩大节水灌溉面积133.33万公顷,全省农业用水有效利用职权系数由0.45提高到0.6,保持农业用水零增长;沿黄地区重点完善配套15座平原水库,沿海河道入海口建设一批地下水库,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建设拦河闸,干旱地区和山区应因地制宜建设小型、微型水利工程和雨水集蓄工程,集中力量治理水土流失较严重的鲁中南中低山丘陵极强度水蚀区、鲁东低山丘陵强度水蚀区和鲁西北黄泛平原中度风蚀水蚀区,重点搞好“十、百、千”工程,24.72万公顷成片坡改梯工程,155条小流域(片)治理工程以及水土流失监测站网工程;新增除涝面积13.33万公顷,治理盐碱地6.67万公顷,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大中城市污水回用率达到20%左右;主要河流、湖泊不再有超V类水体,水质有明显改善。
  2.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用15年左右时间,全省耕地退化、沙化、盐渍化得到普遍治理和改造,构筑以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节水农业为主体的良性循环农业生态系统。农业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与保护,秸杆等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80%,节水灌溉推广面积达到60%以上,基本消除污水灌溉和过度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建成一批采用高新技术的现代化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全省90%的农业县(市、区)达到生态农业县的标准。主要建设任务是:到2005年,建成2--3个生态农业市,新建15--20个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使30%的县(市、区)达到生态农业县标准,农作物秸杆利用率达到60%;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20万公顷。
  3.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努力推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实施封山育林、平原绿化和“三沿一环”三大生态林防护工程,提高林木覆盖率。建设鲁中、泰、沂、蒙山区和胶东丘陵区重要河流源头生态林封山育林工程,建设济南保泉及大环境绿化工程和黄河三角洲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等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沿铁路、公路的绿色通道工程。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快鲁西北风沙盐碱区的综合治理,建设灌草植被恢复工程和天然草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应以恢复植被、防治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防止在禁垦坡度以上的山坡因发展经济林降低造林的生态防护功能,带来水土流失隐患。主要建设任务是:到2005年,新增有林地面积43.33万公顷,新增封山育林113.33万公顷,新建农田林网213.33万公顷,农林间作24.67万公顷,四旁植树8亿株,新建绿色通道里程1万公里,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按区域分布,建立18处大型林木良种繁育基地;按照绿化类型,建立农田林网、速生丰产林、名特优经济林等10大示范区。济南南部山区造林5.2万公顷,北部建设2000公顷的生态防护林带和高标准农田林网,沿环城高速公路营造长181公里、面积5.17万公顷的防护林带。在黄河三角洲地区造林4.87万公顷,完善和新建农田林网1.13万公顷。到2010年,建设流域防护林76.07万公顷,形成以山区绿化为龙头,以平原绿化为主体,以绿色通道为框架,点、线、面相衔接,城乡绿化美化相结合,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林业生态体系。
  4.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要优化城市生态布局,加快城市生态建设,不断增强城市生态功能。做好城市生态规划,指导城市生态建设和保护。要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实行严格的绿线管制制度。济南市应强化省会城市功能,调整优化全市生态布局,加强南部山区水源地保护,南部山区要尽快建成高标准的生态功能保护区,严格限制城市向南发展,建设城市森林和绕城城郊森林,形成城市清洁空气补给区和生态廊道,突出“泉城”特色,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逐步恢复百泉喷涌的景观,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青岛市应率先建成资源永续利用、经济发达、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海滨港口生态城市。全省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建设任务是:到2005年,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43%;气化率9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城市集中污水处理率达到45%左右,建设一批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生态城市。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