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培育和壮大重点优势企业规划》、《四川省2001-2003企业技术进步规划》、《四川省2001-2005年国有企业退出规划

  五、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确立企业技术制度创新主体地位。
  把技术进步与企业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结合起来,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改组、转换经营机制,确立企业的技术进步主体地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做好企业技术中心建立、运行机制的建设,重点优势企业都要建立国家或省级技术中心。以产学研结合为突破品,推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科技力量进入企业,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增加技术储备。以城市为依托,建立健全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组织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对技术创新的服务职能。
  (二)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必须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增加投入,拓宽投资渠道,实现融资多元化。一是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省财政技术改造贴息资金主要向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倾斜,增强对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的导向作用。二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筹措技改资金,支持和鼓励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采用上市募股、增发新股、配股等方式在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融资。三是争取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努力争取列入国家财政债券贴息项目和“双高一优”项目。
  (三)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合资合作。
  80户重点优势企业和重点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项目承担企业要特别重视与世界500强为代表的国际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巩固和发展已有合资合作成果,积极推进新的合资合作。同时,重视对内开放,积极推进东西部合作,搞好“东引西联”,吸引省外尤其是东部的优势知名企业来川投资建厂、开发资源、嫁接改造。改善投资环境,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扩大合资合作领域,提高合资合作水平。
  (四)采取有利措施,确保技术进步政策的落实。
  加快技术进步步伐,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要实行目标责任制,在落实上狠下功夫。各地、各部门、各企业都要要把技术进步的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做到组织落实、项目落实和资金落实。加强对银行贷款资金的协调和衔接,争取银行对重点项目的实施做到提前介入和资金及时到位。积极向国家经贸委推荐重点技术进步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债、“双高一优”和重点技术创新计划,获得技改贴息或技术创新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贴息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省技改资金全部用于技术改造项目贴息。同时,要求成都、宜宾、绵阳等工业发达地区,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财政支持。要加强对优势企业、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对规划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要加强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
  附件:1.四川省2001--2003年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表(略)
     2.四川省2001--2003年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表(略)

       四川省2001--2005年国有企业退出规划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迎接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和挑战,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进一步推进“两个根本转变”,改善和优化全省工业经济结构,开辟国有企业退出的通道,实现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企业现状
  截至2000年底,全省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上企业)4455户(统计口径),职工210.5万人,总资产4594.4亿元,总负债2944.7亿元,资产负债率64.2%;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2047.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065.6亿元;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66.8亿元。
  2000年末,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1916户(统计口径),职工141.5万人,总资产3600.9亿元,总负债2331亿元,资产负债率64.37%;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1289.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338.9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67.8亿元,其中利润39.2亿元;企业亏损面为38%;亏损额29.6亿元。
  二、制订规划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国有企业“进”是为了发展,“退”也是为了发展。对我省多数地区、行业和企业来讲,特别是对处于一般性竞争领域的县属、市属国有中小企业来讲,主要是退,出路也在“退”。实施国有企业的有序退出,将促进我省国企的改革步伐,加快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进程,使我省工业经济尽快步入良性循环。
  (二)有利于我省工业结构调整。我省国有经济和传统产业比重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战线过长,分布过散,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要实现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除了必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外,还必须按照中央关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和有进有退的方针,改善和优化我省工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尽快构建国企退出机制,为优势企业做大做强腾出市场空间。
  (三)有利于国有企业扭亏脱困。我省虽然基本实现了国企3年扭亏脱困目标,但扭亏的基础还不牢固,已扭亏的企业,部分成效源于政策的扶持。国有企业的亏损面、亏损额仍然较高。必须利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多管齐下,从源头上消灭亏损和亏损源。
  (四)有利于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民营企业和国内外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重组改造,可以更好的吸引、利用国内外优势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推动我省国有企业在资产、组织结构等方面实行战略性的重组。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