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培育和壮大重点优势企业规划》、《四川省2001-2003企业技术进步规划》、《四川省2001-2005年国有企业退出规划

  积极疏通和逐步规范企业退出市场的通道。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鼓励非国有企业、个人和境外投资者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改造,推动非上市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调整和股权交易,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规范国有企业改制行为,完善有关政策规定,强化对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监督。
  (八)进一步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
  进一步深化企业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强化科学管理,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优化重点优势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做到经营管理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支持企业进行分配制度的改革,鼓励管理、技术、信息等要素参与分配,积极实行年薪和股权、期权制,有条件的重点优势企业也可采取期薪等分配形式,做到员工收入能高能低,能增能减。
  (九)支持重点优势企业进行资本营运。
  鼓励和支持重点优势企业通过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发行企业债券、优质存量资产变现、吸引民间资金和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等多形式、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按照有利于提高资本营运效率的原则,以企业主业发展需要为前提,以资本为纽带,千方百计盘活存量资产,通过联合、兼并、收购、控股、租赁等方式进行战略性扩张重组,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和资本构成。
  (十)集成优势资源,支持重点优势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市场开拓力度。
  大力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持重点优势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和研究开发机构,推动企业成为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主体。加强产学研结合,支持企业收购科研院所,鼓励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或改制为企业。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支持重点优势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连锁经营、代理经营等多种形式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重点优势企业从事技术开发、购买知识产权的支出和广告费用,全部在税前列支,不受比例限制。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围绕结构调整,支持重点优势企业技术改造,切实提高工艺和装备水平。二是依托人才、技术密集的中心城市,如成都高新区和绵阳科技城,发挥城市功能,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三是积极支持和促进老工业基地改造,充分发挥其基础雄厚、人才聚集的优势,努力提高产业水平。四是依托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形成产业升级的骨干力量。五是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把工业化和信息化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加快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积极发展软件产业。逐步形成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
  (十一)鼓励重点优势企业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鼓励重点优势企业吸引国内外优势企业前来合资合作和进行嫁接改造,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鼓励重点优势企业与外商联合建立研发机构,联手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等领域和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重点优势企业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到国内外市场进行投资,开展加工贸易,合作开放资源,进行连锁经营,发展国际工程承包,扩大劳务出口等。大力发展商品市场,重点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及大宗商品批发市场。
  (十二)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企业家队伍和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选拔人才。合理利用国外教育资源和远程教育资源,拓宽高层次人才培养途径,积极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级人才和出国留学人员。营造用好人才和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加快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建立和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定期分层次对重点优势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积极组织国内外企业家之间的交流活动;积极推进企业经营者市场化和职业化进程。
  (十三)加强对培养壮大重点优势企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培育和壮大全省重点优势企业工作由省经贸委牵头,省委企业工委、省计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外经贸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信息产业厅、省地税局、省统计局、省政府体改办、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等部门全力配合。尽快研究制定出具体的动态管理办法和奖励办法并组织实施,认真做好督促检查和协调服务工作。把培育和壮大重点优势企业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部门年度考核目标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认真负责地做好统筹规划。
  附件:1.四川省80户重点优势企业名单(略)
     2.四川省100户“小巨人”企业名单(略)

       四川省2001--2003年企业技术进步规划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实现新跨越的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四川省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特编制2001--2003年企业技术进步规划。
  一、加快企业进步的必要性
  “九五”期间,我省企业进步紧紧围绕工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目标,以推进工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为重点,全面加大了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力度。以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产学研联合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面向市场竞争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初步形成;以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技术改造为重点,培育了彩电、名酒、名优中药、重轨、大型装备等一批拳头产品和四川长虹、宜宾五粮液、地奥制药、东方电气集团等一批优势企业;技术进步对促进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增强重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拳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并开始成为一批优势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为我省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