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培育和壮大重点优势企业规划》、《四川省2001-2003企业技术进步规划》、《四川省2001-2005年国有企业退出规划

  培育壮大应用软件、现代通讯、宽带综合网、高精度雷达、大规模中药注射液、钒钛制品、超临界发电设备、名酒、高档旅行车等50个以上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3位的拳头产品。
  培育壮大子午胎、工程机械、高档磁材、内燃机、差别化纤维、硬质合金、新型建材、电焊条、啤酒、软饮料、新闻纸等80个以上市场占有率居西部地区第1位的拳头产品。
  (三)组织结构目标。
  产权结构多元化目标:积极探索国有资本的退出通道,努力实现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参股、控股,逐步让国有资本在不涉及国家安全的国有企业中不再处于控股地位,实现产权多元化。50%的国有及国有控股重点优势企业须在2002年以前完成产权结构多元化,2004年全部完成产权结构多元化。
  转机建制目标:规范建立和运行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剥离非经营性资产,分离办社会职能。2002年底以前,所有重点优势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目标: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原则,形成一批拥有著名品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产品、市场竞争力强、主业突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2001--2002年,五粮液集团、长虹集团、新希望集团等5户企业将利用自身资本、技术和管理优势,积极开拓亚洲、非洲、东欧、中东和南美市场;鼎天科技、蓝剑集团、地奥集团等10户企业将利用自身的资金、产品、技术等优势在国内进行扩张重组;引导乐山无线电股份公司、九州电器集团、剑南春集团、泸天化集团等28户企业以形成产品链为目标,在省内进行重组扩张;引导川威钢铁集团、川橡集团等10户企业利用沿海优势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和管理等优势进行嫁接重组。
  到2005年底,我省形成5户以上有较强扩张能力的跨国集团公司;形成20--30户在国内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
  (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目标。
  坚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企业的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
  全省大中型骨干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由目前居于国际80年代初期水平提高到国际90年代先进水平。
  提高全省重点优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2001年底以前,50%的重点优势要建立起技术中心;2002年底以前,所有的重点优势企业均要建立技术中心。
  加强产学研的联合,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十五”期间每年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要按10%的比例递增。
  (五)信息化目标。
  2001年内,所有重点优势企业要制定出以信息化带动企业发展的规划,通过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动产业研究开发和设计水平的提高以及工艺技术的变革;大力推广AM、GT、CIMS、TQC、IMS、LP、PC、CM等生产方式和管理概念。
  2001年内,所有重点优势企业要建立和应用电子商务系统,推动营销、运输和服务方式的变革,降低成本,扩大工业品市场规模。
  2002年底前,通过促进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的融合,以及信息技术在新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在78户重点优势企业的169种产品中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附加值。
  “十五”末,所有重点优势企业全面完成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六)对外开放目标。
  进一步扩大国内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沿海和经济发达省市优势企业来川与重点优势企业合作,通过以资产为纽带,构建新型的合作关系;引进内资的年均增长幅度力争保持在15%以上。
  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有步骤地开放电信、金融、保险、分销等领域的市场准入。积极争取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提高银团贷款、融资租赁、出口信贷的利用效率。采取BOT、项目融资、股权投资、转让经营权、企业并购等多种方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加大对跨国公司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的引资力度,到2002年,争取5户以上世界500强企业来川与重点优势企业合作,利用其资金、技术、管理和销售上的优势,嫁接和改造企业。
  2001--2005年,利用外资的年均增长幅度力争在10%以上。
  (七)上市融资目标。
  加快重点优势企业的上市融资步伐,2001年确保6户,力争10户企业发行上市;募集资金确保30亿元,力争达到40亿元。
  2005年,力争全省上市企业达到100户,保持在西部地区上市企业总数的领先地位;“十五”期间,力争在证券市场募集资金200亿元,使我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有进一步提高。
  四、政府的主要任务
  培育和壮大重点优势企业,各级政府要大胆探索、勇于探索、敢于突破。要切实做到政企分开,把工作重心放在制定产业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和宏观指导,维护市场秩序上来。要在财税、上市融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国土使用、激励分配方式、人才使用和吸引等配套政策上向重点优势企业倾斜,为重点优势企业的超常规发展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一)强化四种意识。
  全局意识:各级政府要树立全局意识,理清本地区经济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积极围绕重点,整合并优化配置资源。经贸、财税、金融、劳动、人事、司法等相关部门要从全省的大局出发,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努力把重点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引导意识:各级政府要树立引导意识,明确政府部门的作用和地位,划清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切实增强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手段,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