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加大装备工业与地区经济的关联度。对于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装备工业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增强装备工业对全省工业发展的中心作用和提升功能,加大装备工业对地方经济支持的力度。
8、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装备工业的发展不能总跟在外国人的后面爬行,这样只能进一步加大差距。应该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后发效应”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所提供的机遇,发挥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选择若干重点装备、重点企业实行跨越式发展,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二)战略目标
黑龙江省装备工业“十五”发展的总目标是:采用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大幅度提高竞争力,在全国位次前移,成为特色突出、国内一流的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1、总量目标
--装备工业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10%。
--增加值达到116亿元,年平均增长10.2%。
--利税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出口交货值年平均增长12%。
--劳动生产率提高二倍。
2、结构调整目标
--发电、冶金、快速重载铁路货车、微型汽车、焊接技术与装备等一批优势、特色装备要适应向大型化、重型化、成套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提高设计、研发、制造和成套水平,使竞争力处于全国第一,并走向世界。
--以中国一重集团、哈尔滨电站成套设备集团为核心骨干企业,形成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在国际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2--3个大型装备工业企业集团,促进和扶持一批具有“专、精、新、特”比较优势的“小巨人”型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和专业化重点配套企业。
--加快国有企业产权结构调整步伐,激励外资和非国有企业投资或参股装备制造业,非国有经济占装备业的70%。
--形成1-2个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的具有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大型工程总承包以及全寿命周期服务能力的工程公司。
3、技术创新目标
--建立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使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来源由目前的引进型向自主开发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相结合型转变,进而实现以自主创新型为主。
--促进电子、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相结合,提高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水平、制造工艺和企业管理水平。
--加快建设国家级发电设备工程研究中心。重点企业均建立具有较强技术开发能力的技术中心,2005年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达5%。
四、发展重点
本着突出重点、发挥优势、积极培育的原则,“十五”期间的发展重点按三个层次安排。
(一)重点支持形成五大知名装备工业基地
知名装备工业应具备以下条件:当前经济、技术指标在全国处于前三名,“十五”期间有望成为全国第一;有一批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竞争力在全国处于第一位的优势、特色产品;有在全国处于前列的技术开发能力和发展后劲;产品技术含量高、成套性强、出口比重大;在“十五”期末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将居全国第一位,成为全国最大的基地。
据此标准重点支持发展以下五大装备工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