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黑龙江装备工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整体竞争力下降,产业萎缩,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一些有市场潜力的装备没有及时组织生产、形成规模、占领市场;技术创新、自主开发能力不强,一些新兴装备产业化的进程缓慢;部分曾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装备,由于技术进步速度慢,优势正在减弱。黑龙江省装备工业的整体优势下降,产业萎缩,市场竞争能力衰退,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呈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2、经济效益滑坡,全行业亏损。据对1998年统计数据的分析,反映黑龙江省装备工业规模的经济指标,如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净值,在全国各省市中位居第16、17位;而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如利润总额、总资产贡献率、资产利税率、工业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则在全国处于25位左右,1998年全行业亏损4.1亿元。
3、吸收劳动力能力日益下降,科技人才流失严重,大批职工下岗。由于装备工业不景气,收入偏低,大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科技人员纷纷出走,而新的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又不愿来黑龙江省企业工作,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比重由1990年的13.4%下降到,1998年的7.3%。市场占有率的缩小和吸收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大批职工下岗,社会不稳定因素与日俱增。
4、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主机厂多,专业化不发达,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与地方配套企业脱节,企业间融合性差,企业大而全,大而不强,小而不专,小而不精。
(四)黑龙江省装备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1、思想观念落后,体制机制僵化。受体制的局限,与沿海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黑龙江省的企业在市场经济观念、对外开放观念、改革观念、竞争意识等方面差距很大,企业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制度创新滞后,不能适应21世纪装备工业发展的要求。
2、民营企业发展缓慢,国有经济比重过高。据统计,1998年黑龙江省装备工业中国有资本占56.33%,而主要经济指标排在前列的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国有资本分别只占26.82%、18.28%、13.25%、18.61%。民营经济不发达,国有经济比重过高,所有制结构单一,大量国有资产处于低效、无效配置状态是黑龙江省经济和装备工业发展不快的重要原因。
3、企业负担重,债务包袱大,富余人员多。黑龙江省装备工业的骨干企业,多是在“一五”期间发展起来的国有企业,规模庞大,企业办社会的现象严重,债务包袱沉重,富余人员多,分流困难,严重地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4、技改和技术开发投入不足,技术基础老化。多年来,装备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缓慢,技改投入少,欠账多,设备新度系数低于全国装备工业4.1个百分点;技术开发经费投入低,开发能力、创新能力薄弱,技术基础老化,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二、面临的环境与形势分析
21世纪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及本省经济发展战略和重点的调整,为装备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国外环境与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