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五”农副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失效]

  (二)流通现状。随着全省粮食总产量的快速增长,粮食商品率逐年提高,近几年达到55%--60%,位居全国第一。但仓储积压严重,2000年8月末库存已达384亿公斤。全省年需求蔬菜总量1200万吨,每年销往外省和出口俄罗斯分别为30万吨和20万吨;省内年生产蔬菜总量930万吨左右,缺口部分主要由海南、广东、上海、山东、河北、辽宁等省的南菜补充。甜菜及甜菜糖产量居全国首位,但产销受国内外市场因素影响波动较大。亚麻及亚麻产品产量大,产品结构不断调整,产销量逐年提高。烤烟销售面临挑战。油料作物流通顺畅,白瓜籽、向日葵不存在积压问题。畜牧、水产销售淡季不淡,旺季更旺,价格稳定。蛋禽肉由外进到自给有余,现在已开始批量外销。1999年,全省外销商品猪30多万头,大鹅260多万只,牛肉3.8万吨,禽蛋4.5吨。鲜奶产量连年提高,位居全国首位,乳制品畅销国内外。
  (三)流通设施建设现状。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底,全省已建成农副产品批发市142个,其中城市79个、农村63个;其中干鲜果批发市场34个、水产品批发市场6个、粮食批发市场40个、肉、菜专业批发市场52个、其他10个。这些市场中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批发市场的不多,设施简陋、交易方式原始、规模小、现代化水平低,没有形成批发市网络和农副产品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中心和货物集散中心,不能适应跨区域、大批量调节农副产品流通的要求。与市场配套的仓储设施、加工运输能力严重不足。运销队伍仍以农民自发组织为主,经营方式分散,难以形成合力。流通环节的中转、储备设施严重不足,运输保管损耗高。农副产品加工程度低,特别是粮食就地加工转化能力低,增值少,产品运不出销不掉,农民增产不增收。到2001年,我省707个国有粮食购销企容将达到107亿公斤。但距离同期我省将达到的粮食库存量475亿公斤仍有较大差距,粮仓比仅为1:0.225(全国粮仓比1:0.621),严重影响粮食安全和粮食流通。
  二、加快农副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快农副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的关键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供求关系得到了根本改善,大部分农产品已由普遍短缺转为阶段性、结构性和局部过剩,从我省情况看粮食已经绝对过剩。农副产品流通领域普遍出现了“买难、卖难”现象,农业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连续3年下降,影响我省国民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加快农副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缓解我省农副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廉,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村市场低迷等问题。
  (二)加快农副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是调整我省农村行业结构的有效途径。建立高效、畅通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和流通的良性循环,引导农民和农产品生产企业自觉地跟踪市场需要,以销定产,形成农村经济内在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改善我省农村经济运行的质量。完善的农副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是高效、畅通的流通体系得以建立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条件。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