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努力探索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17、依托载体,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发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区县、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机关、文明单位活动,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要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重点,把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要结合实际,依托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等活动,推动群众性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使公民在自我参与中受到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把道德规范变为自觉行动。
18、坚持导向,营造公民道德建设的良好舆论环境。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要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积极为公民道德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全市新闻媒体要开设公民道德宣传教育专题、专栏、专版,加强正面引导,宣传先进典型,批评社会反映强烈的不道德言行,完善舆论监督机制,使首都公民道德建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人人关心道德建设,人人争做道德建设的模范;各广告公司要不断推出以公民道德建设为主题的公益广告,积极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不断优化社会道德环境。加大对网络宣传的利用和管理,在充分运用网络阵地宣传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同时,积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
19、寓教于乐,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文学艺术对公民道德建设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各文艺团体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唱响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积极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拼搏奉献精神和良好道德风貌,提供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精品。努力加强对公民审美观念的引导,通过组织读书演讲、文艺演出、艺术展览等活动,不断培养市民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吸引市民积极参加节日文化、广场文化、家庭文化活动和各种文体活动,陶冶性情,娱乐身心,强健体魄。始终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坚决抵制出版、播映、演出格调低下的作品和节目,严厉查处和打击娱乐场所卖淫嫖娼、赌博、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确保文化市场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20、多办实事,切实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按照“办一届最出色奥运会”的要求,根据广大市民的意愿,积极引导市民告别不文明行为,下大力解决首都公民道德中存在的语言不文雅、礼仪不文明、服务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力争使首都市民的道德风尚和城市面貌有显著改观。全市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各界,要从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角度,每年集中精力抓几件影响大、效果好、得民心的实事。当前,要切实抓好行业作风、文明乘车、出租车整顿、文明赛场等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不断使道德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坚持把搞好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作为支撑点,真心实意地为下岗职工、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办好事、做实事,通过广开就业渠道,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机制,开展“希望工程”、“志愿者服务”、“扶残助残”、“幸福工程”等公益活动,切实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21、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大力培养、树立、宣传道德建设的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带动全社会。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一批可信、可亲、可敬、可学的公民道德建设的先进典型,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氛围,形成见贤思齐的社会风气。大力开展评选“见义勇为好市民”、“五好文明家庭”、“模范夫妻”等活动,通过表彰、报告、座谈等形式,让广大市民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先进典型的高尚道德情操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