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树立形象,大力加强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行风建设是城市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窗口行业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以诚实守信、打击假冒伪劣为核心内容,切实把“以德治企”、“以德兴业”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紧密结合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建立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严格行业职业管理,严肃处理违规违纪行为,大力开展“创文明行业、建文明窗口”、“公平竞争、信誉第一”等争创活动,逐步完善服务承诺制、社会公示制、信誉登记制等有效制度,切实把职业道德要求融入服务规范,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规则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有效提高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14、强基固本,深入开展社区道德建设。社区是城市工作的基础,也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的关键环节。公民道德建设要以社区为依托,充分发挥社区群众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职能,有效利用市民文明学校、老年大学、社区信息网络等宣传教育途径,使公民基本道德知识和首都道德规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社区、争当文明市民”和“绿色社区”、“社区志愿者”等活动,积极引导社区居民从我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共同创建美好家园。进一步促进社区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使社区居民在参与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中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文明素质得到提高。
15、全面覆盖,不断推进农村道德建设。首都公民道德建设的整体水平取决于城市和农村道德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京郊农村要以农民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培育“四有”新型农民为目标,以开展文明户、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勤劳致富、移风易俗、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切实把农村道德教育引向深入。积极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和适合农民群众参与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勇于破除陈规陋习,坚决反对封建迷信,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切实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以民主促团结,以法制促稳定,确保农村道德秩序井然,社会生活安定。
16、拓展延伸,努力加强外来人口道德建设。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是首都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外来人口道德建设纳入首都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部署,同步进行。各级外来人口管理部门要协调监督用工单位、市场组织和社区,通过办外来人口夜校、民工学校和党团活动等途径,对外来人口进行法制和道德教育,重点使他们了解和掌握首都市民道德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并自觉遵守。在外来人口中广泛开展“争做首都荣誉市民,为北京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宣传教育活动,开展评选“十佳百优”、“荣誉市民”、“岗位标兵”等活动,增强他们“爱首都、建首都”的责任感和光荣感,以主人翁姿态为首都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维护首都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