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长江、汉江沿线避洪避涝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加强适宜减灾避灾的农作物品种及配套技术研究。
--加强主要农作物、林木等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建立主要病虫害遥感遥测预报系统。
(七)实施致富科技示范行动。
--实施湖北大别山科技致富工程。提高农业科技信息化水平,建立茶叶、板栗、蚕桑等区域性支柱产业,实现由温饱型向富裕型的第二次跨越。
--实施振兴鄂西科技行动计划,加大鄂西的科技开发力度,支持贫困县市脱贫攻坚开发,重点抓好山野林特资源的开发与加工利用,并形成产业化规模,使之成为农民增收,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支持江汉平原、鄂东丘陵及鄂北岗地等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八)实施农业科技基础建设科技行动。
--建立一批具有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基地。在加强对现有农业科技基地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全省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申请建设和加强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及育种中心10个,重点实验室5个,重点研究所10个,农业科技园区10个,农业科技型农业50个,充分发挥它们作为创新主体的积极作用,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继续大力支持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淡水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工程中心的研究与开发,重点支持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植物转基因中心等的申请、建设与研究开发。
--加强省级中心的建设与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已有生物农药工程中心、粮食育种中心、林木育种中心及四湖地区涝渍地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的创新作用。
--支持绿色食品定点检测中心建设,建立我省绿色食品保证体系,促进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继续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为提升我省农产品质量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
--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重点建设武汉南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其它重要区域性园区;积极发展设施农业、花卉产业、园艺产业、观赏农业等新兴产业,加强园区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环境创新、产业示范等主体功能建设;建立和完善孵化网络,促进一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农业科技型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壮大。
四、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一)建立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体系。
--改革农业科技机构。根据农业科研周期长、公益性和区域性强的特点,将农业科研机构分为三类,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改革:
第一类,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农业科技机构。对于从事种子、化肥、花卉、饲料、农药、农产品加工等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技术开发机构,要逐步转化为企业或进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