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对主动愿意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女干部、女大学生、女科研人员,除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外,应结合实际制定当地的优惠政策。
三、妇女与教育
(一)主要目标。
适龄女童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缩小男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差异;扫除青壮年妇女文盲;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有明显提高。
(二)具体目标。
1.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005年小学适龄女童的入学率达到99%,以后逐年有所提高;小学适龄女童辍学率2005年控制在0.8%以下,以后逐年有所下降,基本杜绝女童失学。
--2005年初中阶段女童毛入学率达到90%,2010年达到95%左右;初中阶段女童辍学率2005年控制在3.1%以下,以后逐年有所下降。重点普及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女童的九年义务教育。
2.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性所占比例。
--2010年高中阶段女性毛入学率达到80%左右;高等教育女性毛入学率2010年达到20%左右。
3.努力提高妇女受教育水平。
--妇女接受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比例明显提高。
--妇女受教育年限不低于国家的平均水平,努力提高妇女的终身受教育水平。
--成人妇女识字率提高到85%以上,其中青壮年(15岁--50岁)妇女识字率提高到95%左右。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青壮年妇女识字率提高到60%。
(三)策略与措施。
1.加大宣传贯彻《
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力度,将妇女教育的主要目标纳入各地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依法坚持男女受教育的平等权利,禁止性别歧视,创造有利于妇女接受教育的社会环境。重点解决农村、少数民族、残疾人和流动人口中女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帮助失学、辍学女童继续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残疾女童与同龄儿童同步接受义务教育。
2.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充分体现性别意识。在高等教育相关专业中开设妇女学、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社会性别与发展等课程,增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社会性别意识。
3.制定妇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政策措施,为妇女提供与男子平等受教育和各类培训的机会和途径,缩短男女受教育差距。在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实现过程中与男子共享信息和教育资源。
4.树立终身教育意识,逐步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开放性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妇女终身受教育水平。
5.把妇女的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种教育和培训,培养女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文科学精神,普遍提高妇女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
6.扩大妇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规模,提高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中的女性比例;积极利用网络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妇女接受高等教育创造条件和机会;改善学科领域的性别分布结构,培养高新技术领域和现代管理的女性专业人才。
7.提高妇女接受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水平,通过正规的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培训,培养妇女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8.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发展乡镇和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为初中毕业生中的女性提供多种形式的继续学习机会。提高内地学校培养少数民族女学生的比例。
9.提高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女童受教育水平,进一步缩小男女童接受义务教育机会的差距;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资助政策,帮助贫困女大学生完成学业。提高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受教育水平。
10.加大扫除妇女文盲的工作力度,把扫除妇女文盲作为扫盲工作的重点,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5%左右。采取措施防止新文盲的产生。
11.农村妇女普遍接受实用生产技术培训和文化知识学习。在农村初中教学中,注意将基础教育与“绿色证书”教育有机结合,使农村女童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和劳动技能。
12.重视和发展特殊教育,对残疾妇女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为残疾妇女提供受教育机会,提高残疾妇女素质,增强其生存发展能力。
四、妇女与健康
(一)主要目标。
妇女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服务;保障育龄妇女享有基本的生殖服务;保障妇女享有计划生育的权利。
(二)具体目标。
1.保障妇女享有平等的卫生保健服务。
--已婚育龄妇女妇科检查率达到50%,诊治疗达到80%。
--提高妇女卫生保健服务水平,满足妇女必要的卫生保健服务。
2.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孕产妇死亡率以2000年为基础,2005年降低1/10,2010年降低1/5。
--城市孕产妇管理率2005年达到80%,2010年达到90%以上;农村孕产妇管理率2005年达到50%,2010年达到60%以上。
--农村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产后访视率2005年均达到55%,2010年均达到60%以上。
--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2005年达到90%以上,以后逐年提高。农村消毒接生率2005年达到88%,2010年达到95%以上。
3.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达到85%以上。
--2005年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0.7‰以内,到2010年控制在0.6‰以下。
4.降低人口增长率,提高人口素质。
--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达到80%。
--提高男性避孕方法使用比例。
5.提高妇女特殊人群的保健服务水平。
--防止和减少农村妇女的妇科病、地方病、碘缺乏病,预防残疾。
--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妇女享有与户籍育龄妇女同等的生殖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
--为残疾妇女提供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
--为老年妇女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服务。
6.加强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