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
妇女发展规划和云南儿童发展规划的通知
(云政发〔2001〕133号)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云南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云南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
二00一年九月二十一日
云南妇女发展规划
(2001-2010年)
前言
妇女是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妇女的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尺度。
1996年继国务院制定并颁布了第一部《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后,我省也结合实际制定和颁布了《云南省妇女发展“九五”规划》(以下简称《“九五”规划》)。这是我省历史上第一部以妇女为主体的政府规划,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省妇女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自《“九五”规划》实施以来,由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妇女参政议政程度提高,范围扩大,省第九届人大女代表和省第八届政协女委员所占比例分别为21.8%和23.9%,比上一届分别提高了2.25和7.3个百分点,女干部占干部总数的36%,比五年前上升了4.3个百分点;女性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口的46.8%,女性从业领域不断扩展,行业分布渐趋合理;妇女受教育机会增多,男女受教育水平差距缩小,各级各类教育女性在校生占在校生总数的47.17%;妇女的医疗保健状况不断改善,孕产妇死亡率为95.31/10万,比五年前下降了54.23/10万;农村妇女贫困人口减少,城镇妇女低收入居民得到救助;保护妇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维护;妇女的生存发展环境有所改善;妇女状况的动态研究数据采集机制已经形成,省级妇女儿童统计数据库已基本建立,为新世纪云南妇女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九五”期间,我省妇女发展有了明显进步,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我省是集民族、边疆、山区为一体的贫困省份,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全省妇女发展状况在全国还处于较低水平,仍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妇女参政比例仍然偏低,孕产妇死亡率、妇女成人文盲率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妇女贫困现象依然存在,损害妇女利益、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等。因此,全面促进妇女发展、落实男女平等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001-2010年,是我省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开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将我省建设成为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三大目标”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为妇女争取更大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了更好地维护妇女权益,提高云南妇女的整体素质,全面推进妇女的进步与发展,根据国务院颁布的《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要求,特制定《云南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
在《“九五”规划》实施的基础,着眼于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又注重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把妇女参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法律、妇女与环境等作为妇女发展的六个优先领域,突出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妇女的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旨在强化政府职能,健全促进妇女发展进步的机制,动员社会力量,为全省各族妇女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鼓励各民族妇女,在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争取自身的进步与发展,推动云南妇女事业在新世纪上新的台阶。
总目标
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及决策的水平;提高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保障妇女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和预期寿命;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优化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提高妇女生活质量,促进云南妇女事业的持续发展。
主要目标与策略措施
一、妇女与经济
(一)主要目标。
1.保障妇女获得平等参与经济活动和共享经济资源的权利和机会。
2.实现男女平等就业,妇女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保持在40%以上。
3.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覆盖面达到90%以上。
4.保障女职工享有特殊劳动保护。
5.缓解妇女贫困程度,减少贫困妇女数量。
(二)策略措施。
1.执行国家制定的妇女平等参与发展的方针政策,确保妇女平等获得经济资源和有效服务,如信贷、土地、技术、信息等。农村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土地承包权、生产经营权、宅基地分配权及土地补偿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股份分红等权利。
2.规范就业市场的管理,禁止招工、招聘中的性别歧视,切实保障妇女平等就业的权利。拓宽妇女就业渠道,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考虑妇女就业的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妇女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妇女在新兴产业、行业的就业比例,引导妇女转变就业观念,适应市场的需要,多方位选择创业和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