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畜禽、水产、果品、蔬菜、林木、花卉、牧草、食用菌等新品种选育及引进。充分利用国内外品种资源和我省特有遗传资源,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加快优良新品种选育,进一步提高品质,增加产量,改善和提高贮藏、运输、加工和抗逆性能。同时,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良种供应能力。
--加强生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分类、整理与创新工作。建立健全种质资源圃与基因库,建立种质资源信息系统;利用生物、物理、化学、航天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创造新的种质资源。
--加速种子标准化、产业化进程。加强种子繁育、加工技术和检测技术研究,加强新品种保护,培育和支持一批大型种子企业和企业集团。
10、畜禽、水产高效养殖技术。突出抓好设施生产,加速畜禽、水产养殖的工厂化、产业化、标准化进程,实现畜禽、水产业品种优良化、饲料专用化、养殖规模化、生产设施现化代、疫病控制综合化、产加销一体化,健全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推动畜禽和水产业全面发展。
--加强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和环境净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研究畜禽、水产规模化养殖场疫病监测、控制技术和环境净化技术;加强动物保护工程建设,加速高效疫苗、新型兽(鱼)药的研究与开发。
--加速新型饲料及其加工设备的研究与开发。研究优质蛋白饲料、农副产品饲料的开发利用技术;应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高新技术,加速研究并推广安全、无污染、高效的饲料添加剂;研制开发饲料加工成套技术与设备;建立主要畜禽、水产营养标准和饲料标准,提高信息技术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发展草地畜牧业,防止草地退化。围绕退耕还草,研究撂荒地植被快速恢复技术、各类草地持续高效综合利用技术及退化草场改良技术;加速优良牧草、饲用作物等种植技术的开发,发展草产业;研究圈养舍饲、以草定畜、围栏轮牧等技术;保护草地生态环境,遏制草场退化,提高草地畜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大力发展渔业,提高水域生产能力。海洋与淡水水域开发并重,加强浅海、滩涂渔业高效技术的研究,并积极向外海养殖延伸;加强渔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开展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技术研究,防治养殖水域污染。
11、农产品加工增值技术。延长农产品保鲜期限,减少运输、贮藏过程中的损失;开放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多次转化增值;健全主要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质量标准,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大力发展农产品贮运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优先支持大宗农林畜渔产品贮藏、保鲜、加工、包装等技术及设备的开发与引进,培育开发30个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新产品。
--建立健全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重点加强粮棉油、肉蛋奶、果品、蔬菜、水产品等优质生产、加工领域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建立农产品加工业优质原料生产基地。优先支持畜禽、水产、果品、蔬菜、花卉、食用菌、药用动植物等高加工附加值农产品的优质生产配套技术的引进与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