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在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和现代种养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使优质、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达到一个新水平;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力度,使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取得积极进展。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工业技术装备农业,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使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显著提高,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现代化。
--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大力发展龙型经济。建设一批对我省农业发展具有重大促进和支撑作用的重点实验室、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示范企业等不同类型的农业科研、示范和产业基地,为农业龙型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十五”期间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
8、以节水与旱作农业为主要内容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针对我省农业水资源短缺和浪费、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重点加强节水灌溉、旱作农业、蓄水补源等水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不同生态类型区建立农业节水综合技术标准体系和试验示范区,实现科学配水、用水,到“十五”末,水资源利用效率力争提高15%以上。
--加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结合南水北调工程、重点水库加固防险、水环境保护、空中水资源利用以及污水、浅层地下咸水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拓宽水资源利用领域;针对不同区域水资源状况,研究开发山区集雨、截潜蓄水、平原土壤蓄水、苦咸水利用和沿海区海水淡化灌溉等技术,提高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程度和水平。
--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技术。重点发展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水肥调控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集雨节灌技术、抗旱保水技术和保水材料开发与应用等旱作农业技术,构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提高旱作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加速研究、引进和推广一批先进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加速推广高效输配水技术和新型节水灌溉等技术,重点研究、引进符合我省省情的先进、适用的控制灌溉技术与设备等。
--建立农业节水综合试验示范区。在不同类型区建立10个综合性农业节水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为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样板。
9、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在继续提高农产品产量性状的同时,重点转向培育、引进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优质专用品种。名特稀品种和抗旱节水品种。“十五”期间,培育100个农作物新品种(系),实现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新一次,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
--加强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以改善品质为主,培育优质、专用、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确保在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领域的研究优势。重点支持专用小麦、饲料玉米、优质棉花等新品种的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