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办公室关于“十五”期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的通知

  第三,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迎接加入WTO的客观要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国内外统一大市场的形成,特别是加入WTO后,国际市场的变化对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农产品必须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符合国际自由多边贸易体制的要求,否则,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将会逐渐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因此,必须及早研究入世后的对策,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特色产品,不断开拓和扩大市场份额,努力提高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第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要求。近年来,随着农产品供求形势的变化,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过去那种主要靠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和增加农产品数量的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要求了。必须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入手,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入手,从发展农村小城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入手,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广开农民增收渠道。将过去主要靠增量增收逐步转到靠发展二三产业增收上来;将主要靠农村内部增收逐步转到靠发展小城镇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城乡经济共同发展上来。
  综上所述,不失时机地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不仅是解决当前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困难的客观要求,更是提高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全省不少地方充分发挥地型地貌和气候条件多样,适宜于多种优质农产品生长的比较优势,主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运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即使在一些自然条件较差的贫困地区,调整的成效也十分显著,并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和潜力。这充分说明,适应新形势,抓住机遇,加快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指导思想、目标、重点和应遵循的原则
  “十五”期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林草业和畜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发展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着力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十五”期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目标是: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到43:36.7:20.3,粮经饲结构调整到66.6:27.7:5.7,农林牧结构调整到65:5:30;实施10大基础工程,组织开发并基本建成22个农业重点产业,继续抓好14个省级重点和县乡两级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林牧大宗优势产品基本实现“三化”(品种优质化、区域布局合理化、生产经营一体化);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元以上;新组建一批有一定规模的集团公司,力争5-8个乡镇企业和农业公司上市经营;争取用5-10年时间,将我省建成全国的草业大省和畜牧业强省。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调整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科学规律,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