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园区不断发展壮大。“九五”期间,我省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园的建设由小到大、从弱变强,现已初步形成了“区带园、园联角”的格局。哈尔滨、大庆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999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73亿元,实现利税16.2亿元,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00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29家。全省民营科技企业达4000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10亿元,利税12亿元。正在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基地和高新技术的辐射源。全省基本形成了软件开发、研究和应用体系。依靠大专院校构建的软件园已初具规模,黑龙江软件园已经国家批准,在并行数据库、税收征管、电信综合服务、影像处理、机器翻译等应用软件方面,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研究成果和市场前景广阔的新产品。
--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技术产业的和开发开始起步。我省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2个),各级重点实验室13个。新材料、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利用已经起步,煤矸石烧结空心砖技术和设备项目即将完工,轻合金表面陶瓷化处理新技术等项目正在实施。生物技术的开发已取得一定成果,年产30万吨生物有机肥料项目和年产7000吨腐植酸生物饲料项目正在实施。
--高技术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九五”期间,全省各级政府对高技术产业化工作均给予了高度重视,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焊接自动化产业已崭露头角,组建焊接城的计划正在落实之中。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和孵化器,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九五”期间,我省高技术产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仍制约着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问题:一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能力不强。一些企业虽有技术开发机构,但规模小、水平低、实力弱。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过低,大部分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几乎没有技术开发能力。二是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不足。“九五”期间,我省研究与发展经费每年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在0.2%--0.3%之间徘徊,低于全国0.6%的平均水平,与中央要求的1.5%目标相差较大。三是高技术成果转化缓慢。一方面由于科技成果产出率低,另一方面已形成的科技成果又长期不能及时地转化为商品,大量研究成果被搁置。四是高技术企业集团数量过少。我省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大规模的高技术企业集团和规模经济的名牌产品过少。全省产值超10亿元的高技术企业仅有两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也只有29家。五是高技术人才队伍不稳定。我省拥有科技人员总量属全国上游,但由于科技力量宏观配置不合理,大量科技力量游离于经济建设之外,不仅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还出现了高级人才外流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