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方便(餐桌)食品。
积极吸收发达国家发展都市型食品工业的经验,从延伸菜篮子、米袋子入手发展各种米面、肉食、蔬菜预处理(半成品)餐桌食品。通过工业化生产、代理配送、连锁化经营、冷冻保鲜等手段发展速冻保鲜型、鲜净包装型、冻干脱水型、复合调配型方便、餐桌食品。开发休闲食品、学生营养餐食品和儿童小食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
4、山林特产食品。
重点开发以木耳、蘑菇、灵芝为代表脱水加工的菌类食品;以大马哈、鲟鳇鱼子为代表的水产食品;以蜂密、蜂王浆为代表的蜂产品;以蕨菜为代表的山野菜加工产品;以养殖鹿茸、熊胆为代表的珍稀动物加工食品;以人参、北芪、红豆、都柿、黑加仑为代表的植物加工食品。要采用现代加工技术提高其有效成分利用率。鼓励扶持伊春、黑河、牡丹江、大兴安岭地区特产食品生产企业发展,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五、主要措施
为了确保食品工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主要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搞好政策扶持,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继续贯彻落实已出台的有关企业发展的政策,及时清理阻碍企业发展的政策。积极制定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的新政策。一是制定引导投资、鼓励和限制发展产业等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二是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公司制改造,支持乡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私人企业兼并、参股国有企业,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等所有制调整政策;三是鼓励和支持食品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实现集约化经营、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等组织结构调整政策;四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技人员发挥作用等科技进步政策;五是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扩大招商引资等利用外资政策;六是建立食品原料基地,开发优质原料资源等农业开发政策;七是运用政府资金投入、银行信贷支持、减免税费和债权转股权等金融、税收政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要把吸引和利用外资,鼓励外商投资建厂作为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抓实抓好,各级经济综合部门、职能部门、杠杆部门、对外联络部门、金融部门等要主动为企业招商引资牵线搭桥,搞好服务,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要鼓励、支持、引导省内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向国际知名的大型跨国公司和有知名食品品牌的大公司靠拢,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引进技术、资金、管理,促使一批企业融入世界经济之中,提高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对外商来我省投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和项目,各级政府要给予最大限度的政策支持。
(三)加快企业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在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积极推进企业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调整。一是调整优化企业组织结构。要在淘汰落后,严格控制新上项目的同时,对布局不合理的中小企业进行关停并转,压缩不良生产能力。在此基础上,搞好现有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以优势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名牌产品为依托,以资本联结为纽带,采取联合、兼并、收购、控股等资本运营方式,引导企业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龙头企业集团,促进布局合理化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二是调整所有制结构。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对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鼓励其它所有制企业兼并或持股参股国有企业。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促进经营机制转换,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使非国有经济成为食品工业的主体。
(四)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实施名牌战略,一是强化市场意识,加强对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指导。引导企业面向市场,学会“反弹琵琶”,变产供销为销供产。积极开拓省外市场,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二是加大名优特产品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做大、做法、做远重点品牌广告,依靠名牌上批量、上规模、占市场,力争使一批乳品、大豆制品等产品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三是支持名优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引导企业利用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展销会、经济洽谈会、博览会等机会参与国际竞争,同时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四是搞好市场的治理整顿,消除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等市场流通障碍,逐步建立统一完善、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积极开展打击假冒伪劣活动,促进平等竞争,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