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失效]

  4、粮食加工业。
  粮食加工业要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加快发展优势产品,采取“抓大放小”措施发展区域性大型加工企业。要在调整好面粉加工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同时,重点发展玉米加工业和商品大米加工业。
  (1)玉米加工。
  加快玉米转化产业发展,重点是提高玉米深加工程度,扩大玉米酒精、玉米淀粉、味精等大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开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产业化。支持采用先进的高效节能的酒精生产技术开发高纯高或无水酒精;采用优良菌种和先进生物工程技术,大力开发赖氨酸、高果糖浆等发酵产品;发展山梨醇、变性淀粉和多功能淀粉以及淀粉下游产品、玉米谷元制品等系列产品。要注重玉米胚芽制油等玉米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扩大玉米深加工产品在食品工业、化学工业、医药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投资的重点是酒精规模化生产和深加工中的发酵工艺产品生产。
  “十五”期间,要继续巩固与发展以肇东、牡丹江地区为中心的玉米深加工产业群体。抓好华润金玉集团、牡丹江制药厂、佳木斯龙拱集团、黑龙江富华集团、哈尔滨康恩玉米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牡丹江赖氨酸股份公司等大型骨干企业产品深加工,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全行业产业结构升级。到2005年,玉米深加工占玉米加工总量比重由目前的15%提高到40%,增加25个百分点。年加工玉米能力400万吨,其中精深加工能力180万吨。
  (2)大米加工。
  大米加工主要在建设绿色稻米生产加工基地的同时,培育在全国市场有较高声誉的商品大米知名品牌。要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发展精洁米、无污染的绿色大米、可补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型大米等高品质大米。要采用国际先进的保质包装技术,改进包装装潢,生产适应超市、大宾馆饭店、城市普通消费者等不同层次需求的大米。围绕区域特点、生态特点、品种特点、加工特点等产品优势,着力培植“响水大米”、“五常大米”、“七河源大米”、“锦秋大米”等有特色、有优势的产品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形成经济规模。提高我省大米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5、肉类制品加工业。
  肉类制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是建设现代化的生猪、肉牛、禽类屠宰及综合加工生产企业,进一步提高屠宰加工的集中度;淘汰落后的屠宰加工企业,维护消费者利益;提高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延长产业链;扩大有我省特色的传统肉灌制品市场辐射能力,实现规模效益。要大力推广现代加工技术,实现猪、牛、鸡的机械化屠宰,定点屠宰率由“九五”末期的80%上升到“十五”末期的95%以上;逐步缩小白条肉上市,加快发展小包装分割肉系列产品;采用先进技术开发生产低温保鲜肉及制品、半成品菜肴,适应消费潮流在保证传统风味不变的基础上,提高“大众红肠”、正阳楼“风干香肠”、“金锣火腿肠”等特色中式、西式肉灌制品保质水平,扩大市场占有率;要注重动物血、骨、脏器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发展高附加值生物制品。投资的重点是提高肉类制品综合加工水平。
  “十五”期间本着靠大靠强的原则鼓励中心城市大型肉类加工企业走改组改造之路,继续支持大庆金锣食品股份公司跨地区发展,形成规模经济。抓好哈尔滨大众食品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天鹅食品公司、黑龙江木兰肥牛有限公司、佳木斯希波食品公司、哈尔滨正大集团公司等大型肉类制品企业发展,建成我省生猪、肉牛、肉鸡、大鹅四大加工基地和出口基地。到“十五”末期,猪、牛、羊分割加工量达60万吨;鸡、鹅分割加工量达20万吨;肉灌制品产量达12万吨。分别比“九五”末期增加12万吨、7万吨和4万吨。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