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企业组织结构有所改善,涌现出一批大型和企业集团。大豆深加工、保鲜奶、啤酒、粮食加工、肉类制品等行业初步形成了产业群体。涌现出黑龙江乳业集团总公司、哈高科食品集团、完达山乳业集团、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哈尔滨正大集团公司、双城雀巢有限公司、华润金玉公司、大庆金锣食品有限公司等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在全国同行业有一定地位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其中有5户以上的企业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成为带动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3、绿色食品加工业初具规模。我省作为最早开发绿色食品的省份之一,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打绿色牌,走绿色路”的绿色食品发展战略。绿色食品加工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目前已建立了国家级绿色食品加工基地4个,绿色食品加工企业93家,形成了一批绿色食品产业集团。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9大类128个,占全国的12.6%。其中:A级121个,AA级7个,分别占全国的12.2%和25%。截止到1999年底,全省绿色食品产量达66.8万吨,在全国排第1位。绿色食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3.6亿元,在全国名列前茅。
4、食品工业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通过实施以公司带农户为主要形式的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加快了农业向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步伐。玉米深加工、马铃薯加工、禽类加工、优质大米加工等在主要产区已形成规模;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生猪屠宰加工、鲜奶加工、烟叶加工业已形成了饲养(种植)收购、加工等完整的生产体系;绿色食品加工促进了高效农业的发展。食品工业对农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大,主要农副产品已初步形成由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农牧业发展的新格局。
(二)“九五”时期食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食品工业在有些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按照省政府提出的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自身支柱产业的地位相比较,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我省食品工业经济总量在全国仍居中游水平,总产值仅占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的3.68%,与农业大省的地位不相称。二是技术水平低,技术装备落后,食物资源利用率不高。在大多数食品行业中我省仍然是粗加工产品较多,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较少,总资产贡献率不高,与我省特殊的资源优势不相符。三是食品制造业不发达,在食品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仅占19.25%,与我省的农业、畜牧业快速发展还很不适应。四是食品工业企业规模小,平均每户固定资产仅为290万元。在3300户企业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仅占18%,而在国内同行业中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还没有真正形成,与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形成较大差距。五是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缓慢,市场经济经营机制没有广泛采用,大多数食品企业经济效益较差。六是企业争创名牌意识比较淡薄、能力不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品牌产品少。
二、食品工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及发展的基本预测
“十五”时间,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省食品工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1、农业的发展和种植结构的调整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粮食和其它主要农产品由长期供不应求转变为总量供求大体平衡或结构性过剩。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将进入战略性调整阶段,农作物品种将全面优化,农产品质量将进一步提高,畜牧水产业将规模化发展。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为食物结构的改善,膳食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追求食物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
2、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推进食品工业技术进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网络技术为重要内容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对食品工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生物技术促进生物资源、品种的优化和创新,给生产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信息技术将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幅度提高效率;食品工业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