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七)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综合实力。食用菌要适当调减主栽品种蘑菇、香菇的生产比例,增加珍稀食用菌的种植比例;调减常规生产面积,增加反季节产品的生产面积,达到周年生产,均衡供应。重点开发培育新菌种、新原料和降本增效的栽培技术,努力提高质量标准。
  (八)发展高品质、反季节蔬菜。进一步搞好城镇郊区的常年菜基地建设,突出发展大棚生产、无土栽培等现代化栽培技术和生产模式,加快闽东南早春菜生产基地、山区的夏季反季节蔬菜基地和南菜北调冬菜基地等名优特新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是增加北调菜、反季节蔬菜和无公害蔬菜比例。
  (九)突出发展中小径竹。各地要按照适地适竹的原则,着力发展中小径竹。闽北地区重点发展雷竹(早竹)、哺鸡竹等;闽南地区重点发展绿竹、麻竹等,闽东地区重点发展绿竹、黄甜竹、雷竹(早竹)、哺鸡竹、茶秆竹等;闽西地区重点发展苦竹、茶秆竹、雷竹(早竹)等。
  (十)发展花卉产业。闽南和低海拔地区重点发展水仙花、仙人掌与多肉植物、棕榈科植物和榕树盆景等;闽中和闽东沿海及福州地区重点发展现代鲜切花、新潮小盆花、苏铁、南洋杉、果木盆景等;闽西地区重点发展比利时杜鹃、朱砂根、虎舌红和兰科植物等观叶观果野生花卉;闽北地区重点发展百合花、香石竹、满天星、蕨类植物;高海拔地区重点发展唐菖蒲等球根类鲜切花。重点建设12个上规模、上档次的花卉生产基地,促进福建花卉产业化。
  (十一)建设发展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珍贵树种用材林。要逐步调减杉木、马尾松等一般造林树种比例,加大制浆造纸、家具用等优良珍贵用材树种比例,不断优化树种结构,丰富树种资源。在树种选择上,闽东、闽南地区以桉树、外来相思类、建柏、柳杉、红锥等为主;闽西、闽北地区可选择香樟、苦楝、光皮桦、楠木、泡桐、乳源木莲、红豆杉、鹅掌楸等为主。
  (十二)发展园林、四旁绿化苗木及其他苗木。按照气候带的不同,闽东南着重发展榕树、天竺桂、南洋杉、刺桐、铁树、假槟榔、蒲葵、鱼尾葵及其它棕榈科植物等苗木;闽西北着重发展桂花、山茶花、南洋杉、铁树、雪松、鹅掌楸等苗木。同时,各地还可结合区域特点培育具有市场、效益又好的竹苗、果苗和银杏、肉桂、杜仲、厚朴、砂仁等中药材植物苗。因地制宜发展草皮种植。
  (十三)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草食动物肉和禽肉生产,突出发展奶业生产。一是稳定福清、新罗等生猪主产区,开发粮食带养猪新区。加快发展三元杂交和配套系瘦肉型猪。二是加快发展草食动物。要抓好良种肉牛冻精引进,改良本地黄牛。加强福清高山羊、戴云山羊、福建黄兔等特色品种选育,引进波尔山羊、南江黄羊等优良品种,加快发展本地黄兔。三是加快发展优质禽肉蛋。重点是扶持长汀河田鸡、连城白鸭、永安贡鸡等地方优良品种发展。同时,在大中城市郊区以及金定鸭、山麻鸭等育种蛋禽原产地和主产区、禽蛋生产基地建立蛋禽养殖带。四是加强南平、福州、莆田、漳州等市的奶牛基地建设,加快品种改良,增加良种奶牛数量,加快发展和整合乳品加工,增加供应品种,大力推动、促进奶制品龙头企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开拓奶类消费市场。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