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计划安排的建设项目,初步概算总投资为:111.46亿元。
其中:各分类工程投资规模如下:
防洪工程:63.47亿元
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12.16亿元
灌排与节水工程:10.43亿元
水土保持及生态工程工程:24.04亿元
基础工作与管理工程:1.36亿元
六、保证措施
(一)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资体系
深入贯彻《水利产业政策》,建立分级负责的水利投入机制,按照事权划分和工程性质,确定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职责。在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水利投资政策,多渠道增加水利投资,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树立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投资观念,发动社会各受益地区、单位、部门、集体和个人集资办水利,建立水利建设专项基金,加强水利规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
2.实行水利投资倾斜政策,各级财政要保证防洪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同时,也要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尽快解决水利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3.进一步增加水利工程利用外资的额度,合理申请贷款,以弥补水利建设资金的不足。
4.在保证国有资产不损失的前提下,实行与其他行业、部门的联合经营、股份制经营、租赁经营。
(二)加强前期工作,严格项目审批制度
按照“十五”计划目标要求和基建程序,尽快完成全市防洪除涝、水资源开发利用、农田水利、水污染防治及水资源保护等专业规划,在此基础上做好各专项的前期准备工作。建立和完善前期准备工作的储备、信息管理系统。为完成好前期工作,加大项目储备,必须加大对前期工作的投入。
(三)建立健全水利建设体制和运行机制
进一步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水利建设市场行为,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积极推进和尽快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新开工的各类项目都要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2.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招标投标制,完善水利建设招标投标市场,规范招标投标行为;建立健全招标投标管理机构和法规制度,在适当的时候,开展设计和监理招标工作。
3.积极培育和发展水利建设监理市场,全面推行建设监理制,逐步实现监理市场规范化,监理手段科学化,监理工作制度化。
(四)实施“科教兴水”战略,全面推进水利科技进步,提高水利职工整体素质
1.要增加对水利科技的投入,开展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农田水利、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提高水利建设的科技含量。
2.要加大职工教育和培训力度,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的人才队伍。
(五)依法治水,加大执法力度
1.继续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水利法规政策,加快制定、补充与完善相应配套的地方法规,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水法规体系。
2.健全水利执法体系,完善水行政执法机制,加强水利执法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廉洁、公正、高效的执法队伍,提高执法水平。
(六)强化管理,完善工程管理新机制
1.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全面实行取水许可证制度,实行计划用水,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建立水利价格体系,制定合理收费办法。
2.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机构,改善管理设施,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严格依法管理。
3.加强水利产业资产管理,强化对国有水利资产的监管,逐步建立层次分明、管理科学、稳健有序的水利资产管理体系。
天津市水利局
天津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二00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天津市交通邮电业第十个五年计划
交通通信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全国九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均把交通建设列为经济建设的重点之一,要求建立健全畅通、安全、便捷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使交通基础设施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天津市委在七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今后五年到十年,是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要加快建设以港口为龙头,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多种方式一体化发展的交通运输网络,努力形成我国北方国际性航运中心和交通枢纽。
面对跨世纪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交通邮电业要深入总结“九五”期间交通通信发展的经验和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制定“十五”期间交通邮电业发展的目标。抓住我国即将加入“WTO”这一良好机遇,加快交通邮电业的建设,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确保我市成为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现代化港口大都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做出贡献。
一、天津市交通邮电业“九五”期间发展概况
“九五”期间加快了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我市交通运输和通信事业取得较大的发展,长期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这个“瓶颈”得到了缓解。2000年全市货运量达到27247万吨,客运量达到3495万人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6亿元;五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
(一)各行业发展概况
1.港口
2000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9566.3万吨,较1995年增长65.31%,“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0.58%;国际集装箱完成170.8万标箱,2000年集装箱吞吐量比1995年增长143.27%,年均增长19.46%。港口吞吐量提前一年达到“九五”计划目标。
2000年增加值完成13.74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为6.31%。
“九五”期间天津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4.84亿元,比“八五”期间增长32%。新建并改造泊位8个,新增能力2378万吨,其中集装箱新增能力46万标箱。新建和改造的泊位是:新建南疆焦炭和非金属矿石泊位各1个,新增能力1050万吨;完成盐码头和一港池西侧泊位改造形成3个万吨级杂货泊位,新增能力135万吨;完成南疆2号靠船墩改造,新增能力300万吨;改造25、26号杂货泊位为10万吨级金属矿石泊位,新增能力533万吨,完成东突堤南侧31号泊位集装箱改造,形成集装箱能力15万标箱。“九五”期间还整治了航道,使航道底宽由150米拓宽至180米,水深由-11米浚深至-12米,可通航5万吨级船舶,目前正在进行10万吨级深水航道的整治工程。
截至“九五”末,天津港共有生产泊位64个,设计通过能力达到5813.7万吨。
2.民航
“九五”期间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努力开拓市场,积极吸引国内外航空公司来机场经营,邮政航空公司进驻天津机场,使天津机场驻场航空公司达到4家,并与47家国内外航空公司签订了地面服务代理协议;新增了名古屋、大阪国际航线,续签了蒙古、大韩航空公司在天津机场的飞行训练协议;天津机场的国际、国内航线达到43条,每周执行航班338班次。天津机场在“九五”期间客货运输发展平稳,年均客运吞吐量达到83.3万人次,航空货运量达到9.78万吨,起降架次达到2.41万架次,分别比“八五”期间增长55%、252%和47%。“九五”期间高峰年度航空客运吞吐量达到88.84万人,航空货运量达到12.87万吨。1996年至1999年,共完成机场建设投资19882万元。扩建了10万平方米停机坪,使天津机场客货停机坪达到40万平方米,同时还完成了登机桥、联络道、助航灯光改造及其它配套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机场的功能,为机场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2000年正在抓紧实施候机楼国际区扩建工程、天泰航仓航空物流分拣中心工程。为适应国际国内航空业务的发展需要,驻天津机场各航空公司不断加强机队建设,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天津分公司、新华航空公司、邮政航空公司和东方通用航空公司共拥有各类型客机、货机、直升机24架。
3.公路建设
“九五”期间是天津市公路建设的一个关键时期,公路发展坚持从天津的区域特点和城市性质出发,在完成交通部部署的2000年前重点建设的国道主干线和国道线的同时,结合天津市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以“三环、四纵、四横、四条重要路段”为主骨架的干线公路网,对一批市级干线提级改建,提高了路网的整体水平和通过能力,缓和了公路交通的紧张状况,改善了区域投资环境,对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九五”期内,天津市实现了京沈高速公路(天津段)、京沪高速公路(天津段代用线)、唐津高速公路(天津北段)、国道112线(天津西段)等四条高等级公路竣工通车,实现疏港公路、外环线改造工程,京哈公路(天津段)改建工程,海防公路部分路段,津歧公路、邦喜公路、宝平公路、津汉公路、津围公路、九园公路、津沽公路、津涞公路及杨北公路等28条不同等级公路工程项目的竣工通车。同时,新开工津蓟高速公路、唐津公路(天津南段)、津文公路、京福公路南段等一些高等级公路项目。
“九五”期间,天津市新建公路里程达600.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27.7公里,一级公路123.6公里,二级公路150.3公里。改建公路里程达735.2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49.9公里,二级公路583.3公里。“九五”期间新增公路300.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2公里,一级公路56.6公里,二级公路132.1公里。完成改建公路730.2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51.9公里,二级公路578.3公里。
到2000年,公路网总里程达9475公里(含全市未曾统计的乡道及专用公路3614公里),公路网密度达0.97公里/百平方公里。干线公路网里程213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5公里,一级公里373公里、二级公路969公里、三级公路378公里、四级公路109公里。干线公路网的有关指标为;路网等级水平1.89、路网交通量6878辆/日、路网通行能力10445辆/日、路网拥挤度0.85、路网服务水平2.22分钟/公里。
“九五”期间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28.58亿元,比“八五”投资增长4.74倍。
4.公路运输
2000年全社会公路货运量完成18700万吨、货运周转量597092万吨公里,其中:交通部门分别完成1049万吨,37092吨公里,分别占全社会的5.23%、6.21%。营运货车拥有量:全社会拥有营运货车56413辆、266934吨位,其中:交通部门拥有2664辆、27148吨位,分别占全社会的4.72%和10.17%。
2000年全市公路客运量完成1800万人次,周转量完173162万人次,其中:交通部门分别完成481万人次、64416万人次公里,分别占全社会的28.97%、27.2%。营运客车拥有量;全市拥有营运客车2541辆、73670个座位,其中:交通部门拥有666辆、23240座位,分别占全市的26.21%、31.55%。
公路运输车场设施建设及公路主枢纽场站设施建设:
“九五”期间完成投资36417万元,其中:公路客货附加费25848万元、交通部补助2850万元、自筹资金7609万元、市财政资金110万元。“九五”期间竣工投产项目有:塘沽长途客运站、汉沽长途客运站、交通局教育培训中心等,在建项目有天津市长途汽车客运中心站(含交通信息服务中心)、大毕庄货运站、汉沽货运站、塘沽邓善沽货运站、天津滨海交通信息中心等。以上项目的建成将为我市现代化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5.铁路
2000年本市完成货物发送量2016万吨,货物周转量完成197.3亿吨公里;完成旅客发送量1594万人次,完成旅客周转量578280万人公里。
“九五”期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218.5万元,其中更新改造投资90220.4万元。比“八五”期间增长28.8%。提高了站场、线路及机车车辆等方面的能力和装备水平。
地方铁路2000年完成货运量1070万吨,“九五”期间累计完成货运量3939万吨。
天津地方铁路局作为天津市的资产代表与北京铁路局合资成立天津蓟港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天津港1000万吨煤炭下海铁路改扩建工程,该项工程投资10亿元,新建铁路38.2公里,改造铁路170,8公里,全线总营运里程209公里,200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我市发展环城轨道交通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6.水路运输
我市共有水运企业50家,拥有船舶226艘,总载重吨为419万吨,其中中远散货运输公司是我国最大的专业化散装货运企业,拥有船舶69艘,369.65万载重吨,航线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个港口,是我国航运企业中首家取得ISO9002和DOC双标证书的航运企业,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已形成全球营销网络。其他49家企业中,从事国际海运企业22家,有集装箱船45艘,载货量26万吨,年均运输50万标箱。从事国内沿海运输的企业有27家,船舶112艘,载货量22万吨,年均运输量120万吨。天津海运公司是我市最大的海运企业,拥有集装箱船8艘,租用集装箱船3艘,共9.14万载重吨。
2000年全市完成水运货运量4371万吨,其中中远散货运输公司完成货运量3771万吨,占总货运量的86%。
7.管道运输
我市现有输油管道382公里,其中包括自天津港至天津机场至首都机场185公里的航空油输油管道(年输油能力300万吨)。其余为石化企业输油管线。2000年管道输油量达到882万吨。
8.天津邮电
(1)固定通信
2000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9.43亿元。电话用户达到241万户,“九五”期间累计放号157万户,年均增长23.57%,2000年底,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12万门,交换设备实装率为76%;长途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0万路端;数据业务端口达9700端口;分组交换达3880端口;INTERNET网达到4000个拨号端口;“九五”期间建成9个2.5G光纤环网。2000年业务收入达26.48亿元,是1995年的2倍。
(2)移动通信
2000年移动通信实现跨越式发展,移动通信用户达到100万户。目前天津900MHZGSM数字移动通信网已形成4个独立关口局,10个GSM数字移动交换系统,800个基站。同时,全国移动通信汇接网扩容改造一期工程在我市新建一对独立的一级汇接中心和一对独立的信令转接点。2000年移动通信网系统容量已达195万户。
(3)联通公司
2000年联通公司市话交换机达8.3万门,用户达6万户。移动通信GSM容量达到50万门,用户达30万户。2000年电信业务收入达3.05亿元。
(4)邮政
2000年邮政业务收入完成6.3亿元,邮政业务总量完成3.6亿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1.85倍和98%。与1995年相比,邮政各种业务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函件、包件业务近期有所下降,储蓄、集邮、特快专递等业务仍将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
2000年邮政局所建设达到366处,邮路总长度31613公里,邮政金融网点达到211处。
“九五”期间天津邮电固定资产投资达125亿元。
(二)“九五”计划执行情况及特点
1.较好地完成“九五”交通邮电发展计划
交通邮电系统增加值1999年完成157亿元,2000年完成175亿元(按市统计口径,增加值计算包括仓储企业),5年内平均增长14.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九五”期间完成固定资产350.37亿元,与“八五”相比增长1.6倍。港口吞吐量2000年达到9566万吨,超过计划2566万吨。由近几年全国十大港口的第七位跃升为第五位。市话交换机容量达到320万门,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交通邮电投资的快速增长对拉动我市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大大提高了我市交通邮电基础设施的能力,为我市跨世纪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九五”期间交通邮电业对我市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方面从“量”上来说叫基本适应,但从“质”这方面看还存在一定差距,硬件、软件皆有差距,尤其是在现代化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方面差距更明显,这些都是在今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我市综合运输网络和现代化通信网络已基本形成
“九五”期间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和现代化通信设施的建设步伐,综合运输和通信能力及装备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天津港是我国主枢纽港之一,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二位。2000年港口吞吐量达到9566万吨,已接近亿吨大港。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已同世界上300多个港口建立了贸易往来,有20多家轮船公司分别经营40多条国际定期班轮航线,每月有170多个航班开往世界各地。天津港腹地有400万平方公里,2亿人口。天津港的发展带动了腹地的经济发展,天津港至腹地的交通网络日益完善。随着港口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深水航道工程的实施,天津港作为现代化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已基本形成。
天津机场积极拓展航空运输市场,实施客货兼营,以货为主的方针,不断提高和完善机场的能力和设施水平,积极吸引国内外航空公司进驻机场和开辟国内外航班,已经成为地区性的航空货运枢纽。目前天泰航仓和国际航空物流区的建设已经启动,为天津机场成为华北航空货运中心创造了条件。
公路网建设在“九五”期间,扩大了投资规模,加快了建设速度,全面提高路网的整体水平,缓解了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的状况,改善了我市的通行环境,为加强与环渤海地区的联系与经济合作创造了条件。
天津铁路枢纽是全国路网中沟通关内外的咽喉,是东北与华北等省区的交通要道之一。“九五”期间由北京铁路局与天津地方铁路局为资产代表组建的蓟港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天津港一千万吨煤下海铁路通道,不仅为南疆港区解决了集疏运问题,开辟了天津港一条煤下海通道,同时使铁路枢纽形成环状网络,完善了枢纽的功能。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还开通了北京至开发区的客运专线,成为全国第一家城区铁路专线,为加强北京、天津市区与开发区的联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九五”期间是邮电通信高速发展的时期,本地电话网作为基础电信网能力快速扩张。市话交换机容量从1990的26万门到1995年的152万门到2000年的320万门。展现了超长规大发展的趋势,极大满足市场的需求,彻底解决了装电话难的问题。移动通信后来居上,由1995年的10.5万户快速发展到2000年的100万户。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邮电部门超前应对,积极开辟了智能网、数字同步网等新业务,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为迎接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和新经济的发展及完善现代化信息港的建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邮政为适应快速发展的邮件快递,不仅在天津机场建立了邮政航空公司基地,还建设了现代化邮件处理中心和汽运中心,加快了实物传递网络的建设,并为向现代化物流业发展奠定基础。
3.运输结构发生合理变化
港口吞吐量增幅最大,大宗散货和集装箱发展迅速,集装箱年均增长速度为16.5%。公路运输“九五”期间保持稳中有升的局面,增幅缓慢。2000年全市公路运输货运量比1995年增长4%,客运量比1995年增长1乙2%。港口集疏输运中公路的比重在增加,“九五”初期与铁路之比为4:6,现已变成6:4。在全市公路货运量中专业交通运输部门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铁路客货运输“九五”期间受公路运输冲击影响较大,呈稳中有降的局面。铁路部门于1995年开始提高旅客运行速度,扭转了客运下滑的局面,但铁路货运仍呈下降趋势。民航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一直体现远程运输的优势,全国各主要机场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在运量总量中的比重在不断提高。我市民航客运量6年中没有大的增长,但“九五”和“八五”比,增长40%以上。说明航空运输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4.邮电发展进入快速轨道
邮电的发展与“八五”期间相比,在业务水平、用户规模、通信能力及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到全面适应现代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需要。邮电企业经过全面重组,打开了按市场规则平等竞争的局面。“九五”期间通信企业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比“八五”期间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港口
集装箱泊位能力不适应发展需要。目前,已建和改建的集装箱泊位6个,设计吞吐能力100万标箱。2000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0.8万标箱,泊位能力利用率170%。集装箱码头能力明显不足,制约了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
港口吞吐能力不足。2000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9566万吨,而泊位设计吞吐能力为5813.7万吨,超过能力的64.5%。需加大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以满足客货吞吐量不断增长的需要。
缺少深水泊位和深水航道。随着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对泊位的吨级和航道水深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天津港的泊位吨级和航道水深还不适应这种发展趋势的需要。现正在抓紧大吨位码头和深水航道的建设。另外,防波堤、围埝和围海造陆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天津港南北疆大规模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港口外部配套设施不完善,尤其是港口外部集疏运能力不足,运输日趋紧张。港口北疆外部公路基本形成网络,但连接港口与市区及腹地的公路收费影响港口的竞争力;铁路由于塘沽站能力饱和及缺乏到西北地区的通道,影响了港口能力的发挥,进而也影响了我市作为环渤海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南疆港区随着大型散货泊位能力的形成及吞吐量的增加,津沽二线公路的建设应尽快实施;海河港区内的公用和货主泊位能力均未充分发挥,岸线及港口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2.民航
天津机场航线、航班少,不能满足天津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货运量6年徘徊不前,1999年在全国主要城市机场客货运吞吐量排位上,天津机场客运量由第24位降至30位,货运量由第4位降至14位。在民航旅客输运方面京津间没有形成快速、便捷的通道,所以民航总局确定几次为首都机场分流计划未能实现。
3.公路建设
公路建设速度不能满足交通量增长需求。由于历史原因,公路建设欠帐较多,近年来加快了高等级公路建设速度,缓解了交通紧张的程度,但二级以下公路建设滞后,形不成综合网络能力,不能满足高速膨胀的交通量增长需求。进入90年代以来,天津市路网容量年均增长5.1%,而路网交通量年均增长9%,公路网增长的速度滞后于交通量增长的速度。
公路建设缺少配套的优惠政策。公路是城市基础设施,其建设管理需要一系列相关配套的优惠政策,而我市目前还没有相关配套政策,如征地、拆迁等前期工程的补偿缺少统一标准,地方财政在公路建设上投入少,征地、拆迁经常出现“漫天要价”的现象,而建设单位无力解决,致使工程造价居高不下,给公路建设和发展造成较大障碍。
县乡公路建设严重滞后,影响了交通紧张状况的改善和县乡经济的发展。另外公路建设前期工作滞后。
4.公路运输
场站建设欠账较多,建设速度缓慢,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公路客货运的市场需求和现代化物流发展的需要。在客运运输市场管理方面仍存在多头交叉管理和法制建设滞后问题,更兼有现行的行业管理规章中的管理措施和手段力度不够,致使不规范的经营现象时有发生。
5.铁路
天津市和天津港缺少直通达我国大西北的主干道。现有的通道能力小、速度慢、线路长,满足不了需要,影响了我市及港口对西北经济腹地的联系及竞争能力。
铁路站场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铁路编组站能力不足。南仓编组站按京九线引入后预测,2000年作业量达到3334辆/日,能力已近饱和。应加快北塘西编组站的建设。
铁路枢纽的环状网络正在建设中尚未形成能力,建成后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还很困难。外地旅客到达我市市区后再到各区县仍感不便。特别是市区至机场、港口、开发区没有直接顺畅的城市轨道交通。
地方铁路的周芦线一直未能启用,影响路网能力的扩大。
6.邮电
“九五”期间邮电通信事业发展很快,能力及装备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为满足市场需求,相继开辟了各种新型数据业务。但与国内先进城市和国际上发达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1999年天津电信业务量完成260185万元,北京完成793650万元,上海完成850838万元,京沪是我市的3倍多。以我市作为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市的地位来衡量,还存在不适应之处,面对网络化、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还要加快发展。
三、“十五”计划
(一)形势分析
“十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经济总量在全国大城市中位居前列。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5%左右。交通邮电业增加值平均增长速度将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等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对我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拉动作用。21世纪,我国将加入世贸组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的加快,对外贸易将不断扩大,相应地对国内物资和外贸物资的运输需求将进一步增长。信息技术产业和网络经济将开辟经济发展的新天地,渗透社会、经济和生活各领域的信息革命,包括互动媒体和电子商务,将创造一个全新的社会经济生活模式。这些都给交通邮电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十五”期间将是交通运输和通信业向更高层次和水平发展的重要历史的时期,我们要吸取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来全面提高我市交通邮电业的整体水平,具有经济发展先导性的产业要率先与世界水平靠近和接轨。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跨世纪发展目标,到2005年基本建成海陆空综合发展的交通枢纽、现代化港口和形成以国际先进水平的邮电通信基础网络为主体的信息港。
(二)总体目标
交通邮电业总体发展思路:高起点、跨跃式和超常规发展,尽快提高交通等级,基本上与世界先进交通水平接轨,争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要实现5方面的跨跃式转变,抢占5方面的战略制高点。
五个转变:从发展本市交通向周边地区、向海外乃至广大经济腹地、大西北地区构筑大交通网络方向转变,提高对内、外两个扇面的辐射和集聚功能,把更多的人流、物流吸引到天津来;从交通运输综合能力基本适应,向全面适应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并有所超前方面转变;从单一运输功能向综合运输服务功能和现代化物流方面转变;交通结构从低等级、低速度、低效率、各运输方式分散发展向集装箱化、高速化、高水准、大容量、舒适性、综合协调方向转变;邮电通信发展重点由传统业务向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个人化方向转变。
抢占5个方面战略制高点,
1.加快天津港深水航道,深水集装箱泊位和北疆港区集装箱物流中心的建设,抢占我国北方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的制高点。
2.加快天津机场改造及“天泰航仓”建设,吸引美国及欧洲等国际货运航班、抢占华北航空货运中心制高点。
3.大力推进京沪、京哈等高速铁路及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天津公路主枢纽建设,抢占华北地区物流中心和陆路运输枢纽的制高点。
4.努力推进保霸铁路(保定--霸州)、太中铁路(太原--中卫)建设,抢占大西北出海口的制高点。
5.跟踪世界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快我市邮电通信智能网、数字同步网的建设,抢占区域经济中心信息港的制高点。
到2005年主要指标:
--客货运量将以较高速度增长。经预测2005年我市货运总量将达到5亿吨,其中:公路运输3亿吨,铁路运输1.4亿吨(到达和发送),水运5000万吨,民航16.5万吨,管道运输1500万吨。全市客运量将达到3955万人。其中:铁路1590万人,公路2050万人,水运55万人,民航260万人。
--港口吞吐量达到1.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400万标箱,力争达到500万标箱,确定北方主枢纽港地位。
--实现津京航空一体化,天津机场成为华北地区枢纽机场和北方航空物流集散中心。
--公路货运量达3亿吨,建成公路主枢纽和大型综合物流中心。
--扩建天津铁路枢纽,形成枢纽环状通道,增发快速列车。
--邮电通信达到国内行业先进水平与国际完全接轨,电话交换机超过500万门,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达480万门。
--理顺交通管理体制,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建成海陆空综合发展的北方重要交通枢纽。
--全市交通邮电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达到352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83亿元。
(三)“十五”期间发展目标
1.港口
到2005年港口吞吐量达到1.2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400万标箱,力争达到500万标箱,增加值达到18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25.01%、135.3%和34.32%。
“十五”期间,计划改建完成4个散货深水泊位;完成东突堤南侧、北侧及杂货泊位的改造形成4个集装箱泊位,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150万标准箱;完成集装箱公司技术改造,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46万标准箱;完成1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开始复线船闸的建设;逐步实现天津港码头功能调整,北疆港区的煤炭作业全部移至南疆港区,实现黑白分家。
“十五”末期,新建及改造项目完成后,天津港务局新增吞吐能力1022万吨和166万标准箱。天津港口通过能力达到8509万吨,其中港务局码头7945万吨,集装箱能力达到340万标准箱。
港口建设重点项目有:
南疆港区:
①煤码头:新建3.5万吨和5万吨级煤炭泊位各1个,投资14.82亿元,项目已在“九五”开工,计划2001年建成投产,新增能力1000万吨。
②南疆散货物流中心;配合南疆港区的发展,建设规划占地面积达12平方公里的散货集散中心,用于煤炭、矿石的堆存加工。起步区为5.6平方公里,投资23,5亿元,2000年开工。
③改造南疆1号泊位为10-15万吨级原油码头,投资约2亿元,计划2001年下半年开工,2002年投产,新增能力1110-1575万吨。
④煤码头工程:新建10-15万吨煤码头一个,总投资约4亿元,2001年上半年开工,2002年建成。
北疆港区:
①东突堤北侧集装箱泊位改造:东突堤北侧6个钢杂泊位,改造为4个5-7万吨级的集装箱泊位,形成150万标准箱的通过能力,计划在2004年完成。
②10万吨级航道:为适应到港船舶大型化的要求,计划“十五”完成10万吨级航道建设,在“十五”期将航道水深由现一12米浚深至一13.9米,目前已开工建设。
③北大防波堤及围埝:新建防波堤6.4公里,新建北大围埝3.6公里,该项目是天津港北疆继续发展的重要起步工程,是北港池建设的关键。计划在“十五”期间完成该工程建设,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④国际客运码头:新建2-3万吨级国际客货泊位2个,货运能力22万吨,计划在“十五”期间建成。
⑤北疆老码头改造:计划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陆续对北疆现有10个杂货泊位逐步改造成集装箱泊位,“十五”期间改造1个,形成20万标准箱能力,“十一五”期间改造9个,形成180万标准箱的能力。
⑥北港池集装箱码头:新建北港池5-7万吨集装箱泊位5个,新增能力170万标准箱。计划在“十五”期间开工。北港池多用途泊位已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为适应集装箱运输需要将5个多用途泊位调整为集装箱泊位。
海河港区:
根据天津市开发海河下游多功能港口经济区的总体思路及《天津港总体布局规划》,海河港区将发展万吨级及万吨以下的中、小公用泊位,着重发展货主专用码头。为适应货主及公用码头的建设和营运,“十五”期间进行复线船闸建设。
天津港25万吨级码头:根据华北地区进口原油的实际情况,结合天津港在该地区的区位优势,抓紧做好25万吨油码头的前期工作。
北塘港区、汉沽港区:结合永定新河的治理和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当调整北塘港区、汉沽港区的规划,及港区建设规模。
临港工业区:结合海河口综合治理,加快围海造陆进程,积极开辟临港工业区,为天津工业东移和临海重化工的发展创造条件。
“十五”期间,港口建设计划投资40.49亿元,其中“九五”跨“十五”续建项目投资8.94亿元,“十五”新开工并完工项目投资21.92亿元,“十五”跨“十一五”项目投资9.36亿元。
2.民航
根据“十五”期间天津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并结合机场总平面规划对机场运量预测进行了相应调整,预计到2005年天津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26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将达到16.5万吨,起降架次达到4.72万架次。天津机场驻场航空公司的运力规模由“九五”期间的24架增至52架。
机场基础设施建设:
①飞行区和航站区建设
“十五”期间将进行跑道延长、盖被,由3200米增至3600米,飞行区等级由4D升至4E级;改扩建现候机楼,扩建国际区4850平方米;新建航管楼4400平方米(含塔台);着手进行新国际航站区(建设3万平方米国际候机楼、8万平方米客机坪、4万平方米停车场)的建设前期工作。
②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完善机场供水、排污系统,进行供水一期改造工程和排污改造工程。新建污水处理厂、35KV变电站、煤气调压站及改造各管网系统。
③空中交通管制和通信系统
严格执行国际民航标准,建立安全、高效、优质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提高空中交通管理和通信、导航、气象等综合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建立Ⅱ类精密进近仪表着陆系统;引进VHF天线八通道共用系统,确保地空通信,完成VHF地空数据链建设。
“十五”期间机场建设投资达30亿元,其中包括“天泰航仓”等项目。
3.公路建设
“十五”期间公路建设计划目标:一是使干线公路网基本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平均达到二级以上水平;二是公路交通实现“15、50、90”的目标--从天津市中心区、各区、县行政中心达到国家主骨架(国道主干线)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从天津市中心市区到各区县行政中心和重要经济增长点的时间不超过50分钟,天津境内主要过境公路交通不超过90分钟,天津市任意两个县行政中心之间公路交通不超过90分钟。
“十五”期末,天津公路网总里程预计达到1089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20公里,一级公路506公里,二级公路1530公里,三级公路1213公里,四级及等外公路7122公里。公路网密度为:0.91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网等级水平达3.31,二级以上等级公路所占比重达23.15%,公路网总体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十五”期末,市级以上干线公路里程将达248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20公里,一级公路498公里,二级公路1226公里,三级公路132公里,四级公路109公里。公路等级水平为1.61,平均达到二级公路以上水平,路网拥挤度为0.67,达到畅通水平,干线路网服务水平为1.42分钟/公里。
“十五”期间建设重点:
①集中力量,完成重要的国道干线和国道项目建设,发挥天津公路枢纽功能。“十五”期间天津市将建设完成丹拉公路唐津支线天津段、国道112线天津段。京沪高速公路正线天津北段(四村店--上辛口)正式开工建设。
②加快天津市重要经济干线公路建设。“十五”期间计划建设项目有:建设完成公路二环东环线和公路南三环(海滨浴场--大邱庄);建设完成贯通蓟县至大港、宁河至大港的两条纵线,基本解决我市公路南北向交通不畅问题;完成我市第四条横线津晋高速公路天津东段(津沽二线)建设,开工建设西段基本解决我市东西方向的交通走廊和南疆港集疏运问题。
③结合规划加强现状公路的提级改建和瓶颈路段的改善,逐步消灭市干线公路上的断头路,发挥路网规模效益。在重点公路建设计划中安排了杨北公路改建、津北公路改建和津汉公路延长线、汉港公路、梅丰公路、津涞公路的改扩建工程。
④坚持“建设和养护并举”的方针,加强公路网维护与改造并保证中心市区至各区县行政中心至少有一条绿色大通道。
“十五”期间天津市重点干线公路建设估算投资为136.69亿元,其中交通部投资14.09亿元,天津市自筹14.42亿元,地方投资3.82亿元,贷款及利用外资104.33亿元。“十五”期间重点公路建设投资较“九五”期间投资128.5亿元增长6.3%。
4.公路、水路运输
2005年全社会公路货运量预计达到3亿吨,公路客运量预计达到2050万人次,水运量预计达到5000万吨。
重点建设项目:
“十五”期间,建成天津长途汽车客运中心站和交通信息服务中心,同时建成开发区、大港区货运枢纽站、长途汽车客运西站等一批项目。
“十五”期间项目建设投资27834.5万元。主要资金渠道是:道路客货运附加费、交通部补助、企业自筹、市财政资金等。
5.铁路
2005年,铁路分局天津市客运量1590万人、旅客周转量5660万人公里;货运量1850万吨,货物周转量20350百万吨公里。
地方铁路和蓟港铁路2005年货运量预计达到2500万吨。
“十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
铁路分局:
(1)修建京津四线。目前京津间并行三线,第四线修建在京津正线上行一侧,线路等级为一级,闭塞方式为自动闭塞,建成后京津一、二线为客运专线,三、四线为货运专线。京津四线工程需投资8亿元,投入营运后,预计到2005年京津间可增加客车10对。(其中上海方向5对,东北方向3对,天津一对,唐山一对);增加货车12对(汉沽镇一南仓站间,为下海煤货流)。
(2)南仓站东咽喉立交疏解工程。由于上下行货物列车进出南仓编组站,客货列车相互干扰和三线铁路运输的相互影响,特别是一千万吨煤下海的货物列车与南仓发往天北方向的货物列车,北京方向发往天西方向的货物列车在南仓站东咽喉平面交叉,通过能力已达到饱和。为此在南仓东站咽喉区实施立交工程,抬高既有京山线,南仓站发往北环线方向的货车,在京山线下面通过,既有京山线原则上只通行旅客列车。该工程计划投资3亿;另外,为提高南仓编组站能力,进行驼峰自动化改造工程,计划投资5000万元。
(3)汉沟站西端疏解改造工程。到2005年京山四线建成后,南仓站西端咽喉区道岔利用已近饱和。为此,在京山线K112+450里程处引出上跨京山一、二线及京山四线(并与津蓟线相连),在津霸线K6+800里程处与津霸线汇合引入南仓站,京山线下行货物列车经此联络线引入南仓站。同时,一千万吨煤炭的排空回送,经此联络线引入津蓟线。上述改造完成后,汉沽镇至天津北间的区段能力可获得较大的提高,旅客列车速度可提高到140公里/小时--160公里/小时,京津间的客运列车运行时间可控制在60分钟以内。
(4)配合国家搞好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前期工作,促进天津西站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是改造西站站房,新建高速车场、中普车场及配套设施,计划投资2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