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分层次地实施思想政治、品德、纪律、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国情教育活动,切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国防教育。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形式和新方法。小学德育以生动活泼的课(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为主,中学德育要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切实保障学生参加教育活动的各种条件,使学科教学活动、课外校园活动、社区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16.加快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在国家课程教材改革纲要指导下,从2001年秋季起,开展义务教育课程教材实验工作并逐步推广使用。有计划地组织大学教授在全市普通高中开设现代科技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性选择机会。从2004年秋季开始,在全市进行高中课程教材实验工作。以课程教材实验为契机,全面推动基础教育教学、评价与学校管理改革,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发展。
17.在中小学广泛深入开展“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加强中小学外语教育,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科技素养,重视人文精神培养,增强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
18.按照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教材管理体制及编审分开的原则,完善市级课程教材管理体制。市教育行政部门成立教材审定委员会,经教育部授权,负责审查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指导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选用教材,开展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进行学校课程教材开发。加强对教学用书与教辅材料的管理,坚决杜绝搭售及强制学生集体购买教辅读物及质次价高的学生用品的现象,努力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改革中小学教材指定出版方式和单一渠道发行的体制,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材出版发行机制。
19.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探索新型育人模式。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积极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有条件的中小学要积极实施小班化教学,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
20.切实加强学生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坚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证学生文体活动时间。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欣赏、创造美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顽强意志。加强传染病预防工作,全面开展健康促进学校活动。推进学生营养餐工作,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加强对营养餐定点生产单位的检查和管理,防止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