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振兴四川中医事业的决定
(1984年3月27日 川委发〔1984〕17号)
中国医药学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党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历来重视祖国医药学的继承和发展,曾作过一系列重要指示,认为“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应当引起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省中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开拓发展了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和中西医结合事业以及中药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为群众防治疾病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我省是一亿人口的大省,中医人数约占全国七分之一,中药材品种约占全国三分之二,产量约占全国十分之一,发展中医事业是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轻视、歧视、排斥中医的错误思想影响没有得到根本清除,以及其他复杂的、多方面的原因,致使中医工作在人员培养、机构建设、管理体制、学术发展等方面缺乏有力措施,严重地妨碍了中医事业的发展。到一九八二年,全省中医队伍中人有四万一千六百多人,比一九五九年减少百分之三十五点二,中医同西医的比例由二比一降为一比三点六四;全民所有制县以上医院中,中医医院只占进分之五点二九,中医病床只占百分之二点五七;中西医结合力量薄弱;绝大多数中医专业机构和中医人员都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条件差,无力发展事业;相当一部份中药紧缺,饮片质量低劣,影响了防病治病。
这种情况,同我省中医药在全国所处的优势地位,同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重大任务,同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迫切要求,极不相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面临世界新的技术革命,我省中医事业的落后状况无论如何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否则,我们就有负于祖先,对不起子孙后代。振兴中医是振兴中华的一个组成部份,是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在今天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祖国医药伟大宝库应该得到发扬光大,应该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中有所作为应该对人类医学的发展有所贡献。我们必须把发展中医中药作为我省一大优势来抓,经过不断地努力,开创一个新的局面。为此,特作如下决定。
一、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努力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遗产,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要端正指导思想。从在思想上政策上同党中央保护一致的高度来对待落实党的中医政策问题。本着中医、西医、中西结合医三支力量都要大力发展,长期并存的方针,大力发展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事业,坚决克服忽视祖国医药宝库的现象。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组织医药、卫生部门,有领导地、扎扎实实地普遍检查一次中医政策的执行情况,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出发、迅速而有成效的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后每年检查一次,连续抓几年,通过检查和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采取措施,重点扶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在“七五”期间,我省中医药事业要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改变中医药在整个卫生事业中所占比例太低的状况,使中医中药在医疗、教学、科研和中西医结合等方面协调发展,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