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紧经济调整这个时机,大力开展职工教育。凡是关停并转企业,主要领导干部要亲自抓培训工作,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抓职工教育上,并抽出得力骨干建立强有力的培训机构。生产任务不足的单位,要把多余人员生产岗位上抽出来进行培训,所有企业都要统筹安排,做到生产和教育一起抓。生产任务饱满的单位,要建立健全正规的职工教育制度。组织学习的办法:一是脱产轮训。这种办法,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周期短,收效快,职工愿意学。据成都市和省机械局调查,脱产学习三个月,就可达到四百多个学时,相当于业余学习二年。二是组织半脱产学习。在不增加生产人员的前提下,改变倒班制或缩短劳动时间,组织职工学习。可以实行“七一制”、“六二制”,即每天七小时或六小时生产,一、二小时学习;也可以实行“五一制”即每周五天生产,一天学习。
四、广开学路,采取多种形式办学,逐步建立正规的职工教育制度。根据我省的实践经验,目前办学形式主要有:厂矿企事业单位办学,按产业系统办学,地方工会等有关方面举办地区联合学校,全日制大、中、小学举办职工夜校、夜大学,以及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函授等教学手段举办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大学等等。这些办学形式对于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办好职工教育部是行之有效的。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继续总结、推广这些好经验,把各级各类职工教育办好,使之向正规化、制度化发展,逐步建立起正规的职工教育制度。做到任务明确,制度严格,进展合理成效显著。同时要十分重视教育质量。省教育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根据国家的规定,制定各级各类职工教育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定各级各类职工教育的规格和标准,包括应达目标,课程设置,所需课时等等。同时,要加强对职工学校的管理,逐步建立起各级各类职工学校的审批制度和考试制度,从新生入学开始就严格要求,保证质量。
五、加强职工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今后职工教育的任务重、规模大、要求高,没有一支宏大的专职教师队伍是难以胜任的。按照中央、国务院的《决定》,专职教师要按职工总数的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的比例配备,我省职工教育,现有师资,无论数量、质量,均有很大差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宁可压缩各企、事业单位其他非生产人员,也要想法把教师配齐。计划部门每年也要有计划地分配一部分大专毕业生到企、事业单位质量担任专职教师。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在两三年内,力争把专职教师配备到占职工总数的千分之三。高教局要安排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和中专,开办师资培训班,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有计划地选送一部分适合担任教师的职工进修培训,以充实职工教师队伍。对现有教师要采取组织教研组,交流教学经验,开展观摩教学,或组织收看“电大”课程,参加“电大”组织的辅导活动等办法,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六、积极地、有计划地改善开展职工教育所必需的物质条件,逐步建立职工教育基地。省里重点抓好工交、财贸干校的建设。省、市(省属市)属各厅(局)、各地区和大型厂矿企、事业单位,有条件的都要建立自己的教育基地,各厅(局)有的可以利用本系统所属的中专、技校,予以调整充实,承担职工教育任务。各地在举办职工教育工作中,必须本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因陋就简地充分利用现有的空余厂房、食堂、仓库、会议室、办公室等作教室,或借用中、小学的教室和利用职工的文化场所办学。教学场地确有困难的,根据需要和可能,按照基建程序,经过审批后,也可新建一部分。